选自《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p274页
【R•阅读原文片段】
有位朋友曾对我抱怨,他向主管进言,提醒主管改善管理方式,可是对方并不接受。
他问我:“那位仁兄对自己的缺点心知肚明,为什么却死不认错?”
“你觉得你的话就有说服力嘛?”
“我尽力了,果真这样吗?天下哪有这种道理,推销不成,反而要顾客自我检讨,推销员应该想办法改进销售技术,你有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有没有多做点准备?试法表达的更令人幸福,你愿意花这么大的功夫吗?”
他反问:“我凭什么要这样?”
“你希望他大幅改变自己,却舍不得花心思精力?”
他觉得投资太大,不值得付出。
感到自己并非自吹自擂,而是根据对他人的了解来诉说自己的意见,有时候甚至会改变初衷。因为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你也产生新的见解。
【I:拆书家讲解引导】
“表达”的“表”只是过程,“达”才是目的。所谓“达”,就是要让自己说的话能够被对方理解。为此,我们就不能自话自说,而得根据他人的了解来诉说自己的意见”。
这个道理并不是什么高新科技,中国古人曰“设身处地”,西方先哲云“换位思考”,台湾新词说“同理心”,柯维的七个习惯是第五个是“知彼解己”……其实都一个意思。
这意思不难明白,难在自己平时想不到,做不到。
知道这样好,就是做不到,就说明这类问题属于技能范畴,而非知识缺乏或不够重视。所以希望你来的锻炼“受众分析”这种技能,从而使你的表达能真正“达”到受众。
具体怎样把这个技能拆为己用呢?先联结自己的经验,然后在三个维度上(分析受众的期望受众的价值观,受众的利益)分别演练和应用。
请先分析一下自己平时在受众分析这一点上做得如何,如果希望改进,那么可以从哪里开始?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在我本科毕业的那一年暑假,我的表妹刚被本省的一所高校录取。有一次我们聊天时她表示高考没有考好很遗憾,希望能在大学努力提升自己,向我咨询一些关于大学生活的建议。当时我看到她认真的样子,愣住了,有些担心给她树立一个坏榜样。我反思了一下本科四年,想像自己再念一次本科会怎么做。
我希望她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遗憾自己没有出国读研,所以我建议她从大一开始去参加培训班准备考托福GRE;因为遗憾本科花了很多时间在校内生活,我建议她多出去找实习,更早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也能丰富自己的经历;告诉她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寝室或者班级,去图书馆或者其他地方寻找一起向上的小伙伴。
后来,她倒是听进去了一些。入学之后就去报名新东方,这几年一直在跟托福GRE作斗争。但后来我再见她,除了上培训班,她其他时间就在寝室跟室友打游戏刷剧到深夜,那些英语考试成绩一直也不理想。她告诉我她也很想努力,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做,我又愣住了。
现在想来,我的建议都是从我自身遗憾出发,我把我想做的都告诉她了,我以为这就够了,她能理解多少我没有关心。但是这是我读完大学四年之后给自己的建议,设身处地想想,如果四年前有人跟我说这些话,我能听懂多少,可能只是耳边风过了,她能听进去一些我应该觉得非常荣幸了。
【A2】规划未来应用
目标:明晚给纠结offer的某同学做一次offer分析
行动:先向他了解他所期待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听听对于这两个offer关于城市、薪资、以及平台的看法,以及他犹豫的地方。从跟他的交流中找到他自己的偏向,结合向已经入职的前辈收集的信息和网上的资料,帮他坚定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