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仅仅是空间概念上的房子,更是情感和精神的寄托,如果可以把家里收拾得舒适、整洁,想必家人的精神状态也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但是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明明不遗余力地收拾,还是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东西越收拾越多,不但没有改变家里拥挤的现状,反而还是乱糟糟的呢?如果你也有以上困惑,那么《断舍离》会帮你走出家居整理的困境,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不整理的整理法,如何通过改变看得见的世界,来影响看不见的世界,最终认识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更舒适。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山下英子”,她出生于东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是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从小的生活环境并不尽如人意,她的父母整日在争吵中度过,家中环境也是脏乱不堪,这些关系都让山下英子的内心极其难过,山下说:“不管从心理上、还是从空间上来讲,小时候的家,都不能让我感觉舒适。”为了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山下从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在山下英子看来,断舍离,是以置身于充满了爽快感和解放感的空间为目的。即使再怎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也能够自然地补充体力,再次让精力充沛,要制造如此空间的手段,就是断舍离。
《断舍离》这本书影响了全球上百万人的生活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山下英子断舍离的概念原型来自于我国的《老子》一书,其中一句话让她领悟到了断舍离的真谛: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山下英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老子的思想用“断舍离”思维重新翻译之后就是“有舍便有得。”所以《断舍离》不仅仅是生活家居整理的技巧,还有更深层次的生活感悟,从而让身心都达到一种断舍离后的轻盈状态。
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感受“断舍离”的魅力。“断舍离”顾名思义,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多余的废物,离就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接下来,我将从物品的断舍离,观念的断舍离,以及物质和心灵的内在联系三部分对断舍离进行解读。
一、物品的断舍离——做物质的减法,过精致的生活
断舍离不是整理或收纳的技巧,并不是每个人都擅长居家的整理,这里所说的断舍离,是指精简需要的物品,并且把不需要的物品从居住空间中清除出去。本书提倡的断舍离,是不整理的整理法。断舍离的第一步就是对于杂物的断舍离。提到断舍离,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不就是狠下心来扔东西吗?其实这只是山下英子老师断舍离理念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部分。
在关于某件杂物是否应该扔掉的问题上,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现在”这条时间轴。这是作者提到的两种全新的思维:物质轴思维和空间轴思维。物质轴思维是当我们面对杂物时,不是从这个东西需不需要的角度,而是下意识地从“这个东西能不能用”的角度,以物质资料为基准轴的观点来进行取舍和判断。正如作者所言人们总是习惯思考“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作为“有效性”的前提是“必要性”。通俗地说就是可用可不用的东西,如果是现在必须要用的,我们就留下,如果不是就舍弃。
比如千惠女士一家,喜爱做手工的她,在地板上堆放着乱七八糟的各种小零件,而他丈夫的钓鱼工具也杂乱的堆在一个角落,因为“觉得每一件东西都有用”,始终没能进行有效的整理,在作者与千惠女士简单沟通之后,千惠女士开始收拾塑料的团蒲扇子,只留下三副竹制的好团扇。不是塑料的蒲扇没有用,家里只有她和她的丈夫两个人,只留三副质量好的就足够了。受到妻子的影响,她的丈夫也开始收拾自己的钓鱼用具。当作者再次去到千惠女士家里时,各种小零件,瓶瓶罐罐减少了一半。千惠女士就是按照物质轴思维,扔掉了很多“有用但是不太需要的”杂物。有了物质轴的加持,丢弃房间里的各种杂物就会轻松很多,断舍离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但是我们只是为了扔东西而扔东西吗?断舍离的初衷是过上更舒适的生活。这就需要用到空间轴思维。所谓空间轴思维是为了确保空间的干净整洁,而将物品量尽可能地缩减成最合适的量。作者在书中提到了7.5.1法则,“看不到的收纳空间”物品占整体空间的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空间的管理在于美观,而不是在于空间的实际利用价值。
比如,碗柜,餐具架之类的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五成,因为东西太多的话实在是影响美观。便宜的量贩店里,商品都是见缝插针一样挨着一样挤着放的,可在高级精品店里,货架上只会零零散散地放非常少量的东西,这样才显得漂亮、有品位。装饰性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东西。比如去美术馆看画展,那些名画多半是单独挂在一面墙上,留白的空间不是没有用,而是用来增加观赏者美好感受的。而其他一些画作则会多张排列在同一面墙上,这样一来,主次就一目了然。
山下英子老师倡导尽可能地打造空间舒服的、愉悦的、美好的感受,取悦当下的自己。我们进行断舍离不是为了收拾而收拾,是为了得到收拾之后的舒心和愉悦。这也是断舍离最核心的部分。舍是必然面临的选择,面临选择就需要直面自己的内心,当我们一次次的用心质问自己与某件物品的喜爱程度,就是对自己的喜欢明确的强化。这样在物质极简的过程中,整个家都越来越靠近自己的内心世界,达到内外合一的效果。当你身边的东西少而精,都是你深思熟虑之后留下来的,整个人都会越来越美好,生活品质实现螺旋式上升。
二、观念的断舍离——改变观念,东西要有用才有价值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珍惜物品,这个观念的深入,导致我们不忍丢弃物品,转换观念很重要,东西,就要被使用,东西,要用在目前被需要的地方,东西要在应该放的地方才美,这是我们和物品之间的定义,是断舍离的基本态度。断舍离,从舍开始。
东西为什么会扔不掉呢?作者分析了三种类型的人:第一种是逃避现实的,第二种是执着过去型的,第三种是担忧未来型的。他们无法活在当下,不想面对现实的困境,不是留恋着过去的时光,就是担忧着尚未到来的未来。
这样的场景,是否熟悉: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整理卧室,看到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的东西,劝自己先放在客厅,把卧室收拾完已经觉得累了,于是把刚放到客厅的东西随便找个地方塞起来,留着下次有时间再收拾。这只是杂物的转移,不能称之为整理。清理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还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工程,其实只是自己在心里进行了一场意念整理。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克服这些逃避执着忧虑的情绪呢?作者提到了几种方法:
1、从小事入手,碎时间做起:
由美女士是两个残疾孩子的妈妈,不幸的是她自己也得了重病,她的丈夫也因为工作常常加班到深夜。可想而知,由美女士的家里尘土遍布,杂物乱七八糟地摆放着,并且她自己也变得像行尸走肉一般,得过且过。当她的健康逐渐恢复,就参与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课程,虽然已经有了断舍离的观念,但是回到家面对一屋子的杂乱无章,她就没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不知道从哪下手。直到她收到同学发来的断舍离的作业:丢掉一双筷子。她想原来断舍离就是丢掉一双筷子这么简单,于是她拿起橱柜里的一捆旧筷子丢尽了垃圾桶,开启了她的断舍离之旅,原来断舍离这样简单。
2、有心无力时,先找出口
作者认为断舍离的精髓在于“出”,因此,在家中实践断舍离时,从“出”这一点着手,恢复家里的流动感。如果把房间比做肠道的话,东西堆得越来越多,却只进不出,就会有一种便秘的感觉。持续下去,会达到即使不舒服也没有感觉的麻痹状态。作者重点讲了厨房,厨房的水池、排水管、垃圾桶这些需要“出”的地方。物品会因为所在场合的不同,而变得无用或是有用,举个例子,比如说饭粒在饭碗里时,人会觉得它是既美味,又能填饱肚子的好东西,但万一掉进了水槽里,那么就会觉得它脏死了。所以,在你手中是“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把它捐出去,或者送给需要它的人,让它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这就是让物品重新能用起来,发挥它的价值。物品要用才有价值,如果不用,光是堆积在我们的住所中,就会变成释放废气的垃圾和破烂儿,对我们的身体产生毒害,我们要把它们清理出来,或丢弃,或送给需要的人,让他发挥应该有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要转变墨守成规的观念,更好的舍弃不需要的东西。
人们通过断舍离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清澈。
三、物质和心灵的内在联系——精神极简,过轻盈丰富的生活
作者认为家庭空间,整体心灵是同步存在的,用一句最常见的话说就是,你的屋子的整齐程度很大部分反映了你的内心的平稳度。我们不得不承认,日常生活中看不见的事物常常和自我意识相连接,定时定量地清理东西会给看不见的世界和人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作者提到一位以“100把雨伞的小故事”自夸的女性。这位女性的家中,有3名成员,但是当他们察觉的时候,家里竟然有了100把伞。可是因为父母无法丢弃任何物品,她就是没办法改变父母对物品的执着,到最后,她选择与父母、物品直接面对面,才开始慢慢把东西丢了出去。自从她这么做了后,感情上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她在舍弃物品的过程中,彻底地面对自己,在心里也产生了可以接受他人的从容,恰好在这个时候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主动出击,对方是韩国人,虽然双方时有分歧,但是他们活用通过“断舍离”磨炼出来的“彻底面对对方 (物品)”的技巧,到现在仍然每天都在幸福的奋斗着。
只有放下一些执念,才能获得一些新的东西。只有舍才有得。比如今日子小姐,她认为有钱人就等于人生赢家,为此她买了很多教人如何赚钱发财的书籍,足足有47本,学习了断舍离之后,为了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她一口气把这些书都扔了,没想到没有多久她就从父母那里分到了很多资产,放下执念之后,生活变得轻盈,惊喜也不期而至。断舍离思维就是可以改变生活节奏的契机,山下英子通过这本书给人强烈的生活和精神指导。在心灵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不断磨合中,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内外如一的理想状态。
以上就是《断舍离》这本书的全部精华内容,读完本书可以发现,不同于其他的生活收纳整理类书籍,断舍离的主题不是物质,而是清理者本人,是对于心灵杂念的一种清理,对于生活空间的困惑,人际关系的困惑,都可以在断舍离的实践中找到内心深处的答案。通过对物质的清理,疏通淤塞的精神空间,认清自己被生活琐事蒙蔽的内心,放下心中的执念,迎接美好的生活。
最后把深受断舍离影响从而实现轻盈人生的,著名影视演员陈数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学习欣赏物品而不去占有,学习与他人分享而不独享,学习探寻自我和生命之路,不惧旁人的异样眼光。梳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斩断执念,选择当下对于身心有益的物品,或者工作,不断调整,按照心跳节奏去做事。
无戒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