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苏先生”是看了一篇他给别人写的书评,文中他给豆瓣作家分了五大类,包括:小说型;知识型;正能量型;给大家涨知识型以及故事型。看完之后觉得他对豆瓣的作家们还挺熟悉呢,应该是豆瓣资深玩家或者同为豆瓣作家。于是我就开始关注苏先生了。但是那时候我还只是一个默默的关注者,还和他说不上话。然而,令我意外的是没过多久苏先生竟然分享了我写的一篇书评,并且也关注了我的豆瓣。这让我很是受宠若惊。
后来,苏先生的新书《没有街道的城市》上市,他答应过送我一本,结果我没有收到。后来我就厚着脸皮问了一句,他很诧异地说以为已经寄走了,另外会马上安排邮寄。没过两天新书就到了。他可真是个言而有信的人。我很感动!所以苏先生的这本书我读得非常认真,像是一个礼物,一个被人信任的印证。我打算写一篇长长地书评来回报苏先生的信任。
这本书的目录虽然列了6个章节,可是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只能算是有5部分,因为最后一个章节明明就是苏先生在秀恩爱好吗?一个文艺男青年真的只应该和一个文艺女青年结婚才对,这样才能诗歌传情无限浪漫啊。啧啧,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我已经要求我的先生即使不会给我写情诗也要给我抄一首情诗浪漫一下了。
读苏先生的故事会让你有种错觉,仿佛作者是一个人生经历丰富的中年凤凰男,年轻时候在农村生活,经历一番奋斗打拼后终于在城市拥有了自己一片天地的男人。让人无法相信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是由一个年轻人塑造出来的。故事文笔成熟老练,故事情节收放自如,人物张弛有度又性格分明。我特别的佩服一个年轻人对人生或者是对人有那么深刻的感悟。每篇故事都能让人印象深刻,都能引起共鸣,好似书中的人就是自己身边的人或者是当前状态的自己。
本书的介绍中写道:生活在乡镇县的人适合读苏先生的故事。的确如此,每次读到苏先生的农村故事,我都会有一种神游的感觉,恍惚间似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无论是《少女秀枝》还是《村王多银》,都能让我想起小时候那些记忆中的人和事。
我先生总是说我是一个没有回忆的人,因为但凡是我回忆中的地方,后来大多都消失了。小时候的家拆了,小学学校拆了,大学学校老校区荒废了,毕业后租住的城中村拆了,等等,好像很多可以拥有回忆的地方都没有了,我的人生似乎只能用来回想过去,想要寻找,怕是一片砖瓦都寻不见了。唯有一些人和事,虽然不常触及,但是仍留心底,自己明白就够了。
小时候是随着妈妈的单位去了一个乡镇的信用社,在那里一住就是12年。到了初中才搬走的。等我们搬走没有多久,妈妈的单位也就是我们小时候住的地方就扒了重新在别的地方盖了新楼,这样想来,我像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再后来我在那里读的小学也没有了,除了两三个仍然联系的小学同学之外,我没有任何小时候的痕迹,所有的可以去回忆的建筑都消失了,唯有那些感情还存留在心底。读到苏先生的少女秀枝,就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发小,很多也都是二十多年未曾见面了。不知远方的小伙伴如今都怎么样了。
前几天,一个多年未联系高中同学突然发来QQ,说:昨天晚上梦到去你家里偷高中时候的照片,奇怪的要命,你还是那么的不食人间烟火。一下子,很是吃惊。这是一个多久未联系,也并不算太熟识的高中同学发来的。很不可思议。就像是苏先生很多故事的开头一样。就像苏先生的《非普通青年马小姐》【有时候脑子中竟会蹦出那么几个人来,这些人虽然长久不联系,但是你总会时不时惦记一下】。很多高中时候的事情都不太清晰,甚至如果没有人刻意提起的话永远都不会想起的事,往往就在某个不经意间让你明白,原来很多东西真的仍留心底。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有个化学老师,学校里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传出他对女同学图谋不轨的声音,说什么他戴的眼镜就是有色的,看到长得漂亮的女生一个颜色,看到长得丑的女生一个颜色;说他特别喜欢班里的某个女生向他问问题,这样他就能够非常近距离的接触那个年轻貌美的女学生了;说女同学绝对绝对不要和他对视也不要单独的去他的教师宿舍问问题等等等等。各种声音把这位老师传的各种不堪,有些消息甚至还带有传奇色彩。当时我只是一个化学成绩差到极点的学生,我不爱学化学我也没有提问过,我也没有证实过别人的说法,我同事非常胆小。所以我不参与任何评论,我只是听。但是,直到长大了我才真的明白,其实很多言论都未经过证实的传开,不知道哪位化学老师当时是什么心态。看苏先生的故事,让我想起很多奇奇怪怪的事,和那些被大家疯传的人。让我很想知道现在的他们都过得怎么样。
苏先生这样一本故事集,汇集了19个故事,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生。每一种都有滋有味,每一种都悲喜交加,每一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了活着以及更好的生活。这何尝不是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我们以及我们身边的故事。每看到一个故事,脑中就涌出一段回忆片段,看到这里我会想到谁,看到那里我又会想到谁。原来我们都不曾忘记。
PS:原创书评,转载联系授权并注明原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