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7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我想每一个做企业的,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老板们,心中不但没有年终盘点收获的喜悦,反而都有一种非常苦逼的想法,今年总算要熬过去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短短一年时间,以瓦楞纸为先导的原材料涨价之风,越刮越烈,甚至于好多成立了几十年的企业也纷纷吐槽:“从业这么多年,一年时间涨一倍的原料,算是第一次见到了。”
大宗商品在这一波涨价潮中,钴、烧碱、氢氟酸、线材等等都成了这一轮风潮中的受益者,俗话说的好:“有人欢喜、有人愁”。在这一轮涨价风潮中,有的企业笑开了颜,有的企业愁弯了腰。
—— 1 ——
涨价潮中,映射着更多的是企业的无奈。
一直以来作为世界工厂的代表——中小制造企业,都是作为勤奋中国人的代表,现在他们面临着比纸还薄的利润。
中国为什么一直被国外诟病为血汗工厂,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用最低廉的价格为全球提供了最好的商品,随着大城市地价的逐年增加,企业被逼着一步步的往城市的外围搬迁,现在在这一轮涨价风波下,又不知道有多少的企业家要辗转难眠了。
中国制造业的绝大多数,在剔除各项成本后,利润率只有可悲的2%,甚至有的企业为了接单,没有利润也做,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的事情。
下游的销售企业,由于竞争的关系不愿意接受新的报价;上游的原材料,由于紧缺的缘故也坚持新的报价;使得制造业原本微薄的利润进一步被消减。
在这种情况下,实业兴邦怎么能完成。
甚至很多制造企业,给自己下来麻醉药,我先把工人养着,等形式好转一点,一切就会好起来的。
事实上,这一天估计永远都不会到来。
—— 2 ——
转型想说爱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小制造企业的突围困境
事实上,也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这次涨价潮中,都受到伤害,至少有两种类型的企业就活的很滋润。
一、就是类似富士康这样的管理先进、资金雄厚的企业,他们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可以更自如的行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角落中,找寻最具性价比的地区来进行投资。
其实内迁工厂,早就不是一件新鲜事了,我们梳理一下内迁的工厂,就不得不承认一个让人尴尬的事实。
这些能够迁移的工厂,很多都是资金雄厚的大企业,他们才有资金支撑起新工厂的建设,广大的中小企业,自己都是数着钱过日子,就算想搬迁,看看干瘪的钱包,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就是类似大疆无人机这样的新型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技术壁垒为自己提供涨价空间,从来就不考虑过价格战。
道理其实谁都会说,技术壁垒,但是研发的代价,中小企业只能抬头仰望,然后留下一声叹息。中小企业的体量决定了,中小企业能做的只是微创新,大型的研发型工作其实是很难有资金去支撑的。
然而做微创新,最为可怕的就是山寨,中国制造驰名全球的山寨能力,那是全世界人民都佩服的,以服装行业来看,你今天研发的花色,明天马上就有人复制出来,而且比你的更好,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敢做微创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大家都在等着抄的恶果。
如何转,怎么转,就变成了摆在每一个企业家面前的重大难题。
—— 3 ——
中国中小企业的每一次转型,都是如此艰难,每一次转型带着阵痛。
在一无雄厚资金,二无专利技术的前提下,要转型,就显得非常的困难,机器人和物联网貌似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一、随着人的成本越来越高,现在的企业越来越倾向于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取代人进行简单的工作
我们能够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使用各种机器来取代人的工作,机器在同等的时间下,生产效率更高,而制造成本更低,在短时间内,这样可以解决一定的燃眉之急,然而当所有同行都这么做的时候,你的优势又在哪里。
至于那些从小不好好读书的工人们,我想历来做为承载他们的主体的私营企业们,恐怕也顾不上这么多了。
二、物联网的基础在于万物互联,小企业在这一块上依然没有优势。
物联网的基础就是对等,在取缔了人的干扰因素后,小企业在价格各方面上更是没有议价权,这样的结果更容易造成头部企业,忽视尾部企业。
在以人为基础纽带的社会中,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者交情的深浅问题,小企业还是能拿到不少的订单。但是当一切都由电脑来决定的话,那么大企业的价格优势,无疑会扼杀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试问,到那时候,转型就等于找死的尴尬局面又该怎么应对。
三、转行服务业,人多粥少,恐怕也是举步艰难
服务业,早就成了红海,先不说大家都进去,市场能不能承受得住。
就说大家都去服务业了,工人都失业了,他们拿什么来消费,没有消费,哪里来的服务业,难道大家都转行去做主播吗?
中小制造企业危机重重,如何应对这场涨价危机,也是每一个制造人要思考的问题。
希望每一位用心做事的制造业的企业家们,都能“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