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奋勇救齐国,忠心天鉴万古明。
春秋战国时期,在当时的齐国有这样一位名将,他军事能力超凡,智谋超群,大局观远超常人。施计不费一兵一卒击败乐毅,反败为胜挽救齐国,最终复国成功。他就是战国名将——田单。
公元前284年,燕、秦、赵、魏、韩五国联军,凭借济西之战,大败齐军,随后燕军主帅乐毅亲自率领燕军东进,长驱直入,短时间内便占领了齐国大部分国土和重要城市。只剩下莒和即墨两个城市。乐毅率领燕军主力攻打即墨,
即墨大夫为鼓舞士气,以身作则,大义成仁,慷慨殉国,因车轴事情,田单被推举为拒燕统帅,带领齐国的残兵败将,继续保家卫国。
以孤城拒燕,死死守着齐国最后的疆土。也守着齐人仅有的荣誉。
乐毅见强攻难以取胜,只好采取怀柔政策,围而不攻,企图使即墨守军自行崩溃,两军进入了相持阶段。
敌强我弱,不可力敌,只能智取,于是他开动脑筋,接连想出来一连串计谋。
田单派人潜入燕国行反间计,诈称乐毅名为攻城,实欲称王齐国,故意缓攻即墨,若燕国另派主将,即墨指日可下。燕惠王本来就埋怨乐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计,派骑劫取代乐毅。田单计谋成功,并没有费一兵一卒,打败了智勇双全的名将乐毅。
骑劫头脑简单,且好大喜功,他到任不久,便指挥军队紧锣密鼓地攻城,由于城防十分坚固,而且燕国将士处于十分疲惫状态,因而久攻不下。为了迷惑燕军,田单命城中军民吃饭时一定要先于庭院中祭祖先以引来许多逐食的飞鸟在城中飞翔,田单便传言有神来相助,以鼓舞齐军斗志,动摇燕军意志。
田单还诱使燕军割去被俘齐军的鼻子,掘城外齐人的祖坟,以种种残暴行为来激怒齐国军民,以坚定与燕军血战到底的决心。
经过一番动作,田单认为反攻时机已经成熟,便运用他新发明的"奇特战术"-﹣火牛阵,大举出击。火牛阵就是把城中千余头耕牛集中起来,给它们穿上"绛增衣",并画以"五彩龙纹",把锋利的尖刀绑在牛角上,把灌上油脂的草木之类的易燃物缚在牛尾上。夜间,于燕军熟睡之际,将牛尾巴用火点燃,从洞穴中放出城外,千余头尾巴着了火的牛,形成宏大的阵势,排山倒海般地冲向燕军营盘,城中居民则擂鼓呐喊,大造声威。齐军的貔貅之师则尾随火牛之后进行追杀。霎时间燕军大乱,溃不成军,主将骑劫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军民乘胜追击,只几天工夫就把燕国占领军全部赶走,收复了齐国所有失地。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宋朝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写有《咏田单》一首,以颂此事。诗曰:"闵王万乘齐,走死区区燕。田单一即墨,扫敌如风旋。舞鸟怪不测,腾牛怒无前。飘摇乐毅去,磊坷功名传。掘葬与剔降,论乃愧儒先。深诚可奋士,王蠋岂非贤。"
田单率齐国将士得胜而归,迎法章为齐襄王,自己受封为安平君。即墨百姓倾城而出,迎出十里有余。家家杀猪宰羊,以上好節墨醪酒犒劳将士,祝捷盛宴连摆数天,直到将城内各家節墨醪酒喝光方才罢休。即墨从此安定,历代无大战。
这一战例,也被历代兵家誉为以少胜多的典范。
从此,即墨这座古城在历史上的名声更加凸显出来。
有联为证:田单驱火牛冲燕军,出奇制胜胜在出奇。
田单功高不傲,位尊谦逊,礼贤下士,乐善好施,深得民心。
火牛阵一役,让田单和即墨永载史册,万年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