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老人那破败的蓝色铁皮屋前时,就看到了不远处有一栋白色的房子。风吹过来的电锯作业的声音也清晰可辨。眺过那一片紫色的野花,白色房子在蓝天白云野花的作伴下,真是温馨。
刚经过孤独洗礼的灵魂,无法阻挡我的双眼,在看到这栋白色房子的那一刻就爱上了。
迎接我们的是电锯锯木板时的刺耳声响。看起来这屋子还在装潢之中。可能是我们人数众多,我们打招呼的声音引来了一位青年女子。在问明我们的来意后,她没有多说,只让我们稍等,便又回到屋子里去。在这个空隙我便观看起这里的环境来。
外墙的白色,崭新干净。有几颗爬墙植物顺着几根竹竿爬上墙壁。我可以想象,待到这几颗爬墙植物娴熟地爬满整面墙壁时,家的闲适氛围就更浓郁了。
然后我就看到了另外一个惊喜。就在我们眼前有一片打造过的园地。一扇白色的金属花园门立在那里,两边各栽种了一棵三角梅。三角梅的藤蔓被缚在铁门上,等待三角梅叶盛花满时能够完全包覆这个铁门。我心里顿时生出一个念头,这屋的主人是一位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人。
从圆形拱门进去,里面还栽种了几株其它的花朵。有一个桶形木质的桌子,配着玻璃桌面。桌子不远处还有浅浅的一汪水。我没有再往远处看,单单就这绿色的草皮,在上面有这些门、花、桌、水的布局,我就越发好奇主人是谁。
在我们后面整个山上行程中所看到的房屋中,这是最有情调和算得上奢侈的了。在山中建屋本来平地就很少,主人还花心思装扮一个花园,即便是小小的花园,这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就在我思忖的时间,出来了一位纤瘦的女士。她个子比较娇小,带着一顶鸭舌遮阳帽,没有戴口罩。我可以看清她的样子,看起来也是平常的一位女士,只比都兰居民白净一些。她询问我们来访的语气,和其他我们所遇见的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有什么事吗?”。
就在同伴们与她解释的期间,其中一位同伴突然惊呼出来。
“啊,你是龙老师!”
她没有否认,这就是默认了。之后这位同伴就急切的和她攀谈了一些,向她表明自己对她的喜爱之情。
我在旁边被这突然的转变弄得有点懵。在龙老师对同伴提及的事做一点点解释的时候,我马上向同伴询问,“谁呀?她是谁?龙老师是谁?”。
听到同伴说出她的名字,我觉得很恍惚。真的是她吗?她在这里?我倏然就想起那本书来。怎么不像她的照片?在《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扉页内侧图文介绍了,在2021年,她随母亲从屏东搬到了台东都兰山。所以是真的她了。这一刻我觉得世界真奇妙,世界真的好小。
当我读到那句话的时候,我的神经对这句话是没有任何反应的。可是没想到在短短的时间里,我竟然就落到这句话的现实里。
我在都兰山遇见了龙女士。就是我前面才在看的那本书的作者。我从没有想过要遇见她,我就在这个未曾想过的中间遇见了她。
这时我不禁多打量了她几下。她看起来和书中的近照差了一些,面颊实际更小一圈。还有她的胸部看起来都消下去了。在她的书中,有看到她抚养孩子的图片。那做母亲的丰满,在时间里随着孩子的长大,也都渐渐消瘦了去。长长的麻花辫也退成了合宜年龄的短发。她现在看起来真的平常,若不是有这个名字,我想她可以是任何人。
我们没有交谈很久,显然她还在忙,她不想被打扰。
在她婉转地要送别我们的时候,我向她提出我正在看她的书。我看到她的面色多了一些耐心和欣慰。作为一个作者,我想都是喜欢听到,自己的文字被人阅读的。
在我们离开的途中,这意外的兴奋还留在我们的谈话里。
我心想她是一位愿意体察民情品尝生活的作者。她照着自己的喜好,凭着自己的能力,将她的家安在蓝天白云大山之间。有一天,她会不会去发现她不远处有一位邻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