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过二郎滩,又该喝郎酒”,如今作为国内十分有名的美酒河,赤水河流域孕育了诸多名酒。与习酒隔赤水河相望,与茅台酒相隔五十余里,酒体风味各有千秋,且同为“赤水河畔上的姐妹花”的郎酒也诞生于此。
在往期,小酒酒已经给酒友们科普过了十七大名酒中“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西凤酒、全兴大曲、黄鹤楼酒、董酒”等名酒的起源以及发展。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号称“中国两大酱香酒之一”,酱香酒中的佼佼者——郎酒的酿酒史。
二郎滩——“先盐后酒”
郎酒产自古蔺县二郎镇,而背依着五老峰,面对着赤水河,有着一汪汩汩流淌的幽泉——郎泉的二郎镇,当地的酿酒史也十分悠久。而关于当地最早的酿酒记载,则是在北宋大观、宣和年间,古磁州附近二郎滩一带的劳动人民,就已经使用清澈的郎泉水酿造出了优质的大曲酒——“凤曲法酒”。
但二郎镇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人烟稀少,故此当地的酿酒业也并不发达。直至清朝时期,川盐从赤水河河道进入贵州,位于赤水河流域的二郎镇等也因此发展起来,成为了当时四大盐镇中的一员,并且顺利发展成了具有上千户人家的大镇。
“先盐后酒”,川盐入黔给当地带来的不仅是盐,还带动了当地的酿酒业发展,并且将其美名传播出去。故此,在盐路改道后,当地的酿酒业再次使得二郎镇繁荣起来。在清末年初的时候,当地的酒场、糟房不下二十家。
郎酒的起源以及发展
1898年,当地酿酒业进一步发展,当时絮志酒坊的主人——邓惠川在原来大曲酒的工艺上,进一步完善,试制“回沙郎酒”,也就是如今已经停产了的郎酒1898;1924年,“絮志酒坊”改名为“惠川糟房”。
并在1925年,经由茅台镇荣和酒坊酿酒师张子兴的指导下,以茅台酒工艺酿造“回沙郎酒”;在1929年改名为“仁寿酒坊”,开始正式大批量生产“回沙郎酒”,并在1933年将其更名为“郎酒”。直至1934年,酒坊解体。
此外1933年,集资合股的“集义酒厂”出现在二郎镇上,彼时茅台镇上的成义酒厂被火烧毁,故此“集义酒厂”将其酒师郑银安请来,进一步完善工艺,所产的酒,名字被简化为“郎酒”,其酱香浓郁,颇为畅销,郎酒逐渐开始打响名声。
而三十年代末,成义酒坊开始恢复生产,郑银安重回茅台镇,并且将郎酒的糟醅带回,作为酿制茅台酒的母糟。故此,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郎酒以及茅台,其口感也有相似之处,可谓了“郎中有茅,茅中有郎”。但好景不长,在“惠川糟房”解体后,“集义酒厂”也解体散伙了,1950年,郎酒暂时停产。
1956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四川,与随行人员谈起郎酒,说道:“四川有一个郎酒嘛,解放前就很有名,要加快发展”。在周总理的关心过问下,郎酒重获新生。1957年7月,聚集了“惠川酒坊”以及“集义酒厂”两个酒坊的酿酒师,重拾传统酿酒工艺的国营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成立了。
但郎酒的发展也并没有一帆风顺,直至1978年,仍是年产146吨的小酒厂。1979年,郎酒入选国家优质名酒,并且开发出了浓香型的古蔺大曲和浓兼酱香型的郎泉酒等新产品。随着郎酒厂的进一步发展,郎酒也终于在1989年的第五届全国评酒大会上成为十七大名酒中的一员。
从最开始二郎滩上的“凤曲法酒”,到1898年絮志酒坊所酿造出来的“回沙郎酒”,再到“惠川糟房”以及“集义酒厂”的“郎酒”,其发展虽然缓慢,但是一步一个脚印,也成就了如今与茅台酒酒体风味各有千秋,在甜味、焦香等前味上要比茅台酒更为出众些的郎酒。
多学多品才能看懂更多,公众号:一个小酒酒,欢迎关注,带你辨好酒,喝好酒,广交酒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