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篇
对于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判断,常见的就是:听话、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叛逆,顶撞则是让妈妈们焦虑头痛的事。
无论听话还是叛逆,都只是一个表像,我们往往认为这是孩子自身的差异,而忽略了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
如果我说,我们在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大概会激起民愤。
事实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伤害。
以前一家几个孩子,父母不得已采取了放养。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有了妈妈全程参与成长的机会。中国的国情就是这样,对于孩子的教育,大部分爸爸是缺席的。
这独一无二的宝,寄托了太多的希望,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现在优秀,将来幸福。
对,是“现在”优秀,“将来”幸福。
所以,我们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竭尽我们所能让孩子赶紧优秀起来,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太优秀。”
这个优秀的标准,因为竞争的压力,浓缩成了“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只有“成绩优异了,将来的幸福才有保障。”
我们无意中,向孩子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幸福是将来的事情。
“你要听我的,我是你妈,我只会为你好,绝对不会害你……”
“你这么差劲,完全没有把心思放学习上,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
“连前二十都没有进,我看你将来考高中都成问题……”
“都是一个老师教的,为什么人家就比你强……”
这些话大部分妈妈都说过,当然,也包括我。
因为我们太爱孩子了,太爱了……
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是,这些话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
我们出于爱,破坏了孩子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爱。
这几个形容词不是空话。
我们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焦虑地表达着对孩子的失望,甚至对孩子说,我都不对你抱什么希望。
再没有比妈妈的失望更让人绝望的了。
妈妈已经断定:你不行,你不行,你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行……
于是,出现了两种情况:
听话的孩子和叛逆的孩子。
妈妈们常欣慰孩子听话,“听话就是懂事。”对于叛逆,采取了更有力的打压,收到的结果却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听话和叛逆,其实是孩子对于伤害的两种不同反应。而叛逆也好过听话,这是对外界伤害的积极反应。如果你说你的孩子不听话,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很健康,他(她)具备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
相对于叛逆,让人更担忧的恰恰是听话的孩子。
他们太让人省心,他们不反抗。妈妈说什么都好,妈妈说什么都对,只要妈妈高兴就好。他们谨言慎行,凡事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自己的想法都是错误的或是不重要的。这种成长中的烙印会带到成年,我们期待孩子现在听话,将来会有叱喳风云的魄力,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了语言和行为上的热暴力,还有一种看似温情的冷暴力。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父母关系不好的家庭。
妈妈自身带有创伤,对本应放在伴侣身上的精神寄托转嫁给了孩子,她们往往对孩子的希望更强更执着。这种希望不只是孩子自身的幸福,还包含了孩子要拯救妈妈的幻想。
她们在孩子面前往往是弱者的形象,她们表露出哀伤,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让孩子把拯救妈妈的责任扛在肩上。
这样的孩子是受伤最深的孩子,他们会很要强,因为他们是肩负“重任”的。你会看到这样的孩子十分早熟,他们超乎寻常的刻苦,不紧要打理自己的学习,还要安抚妈妈的伤痛。他们是妈妈的精神支柱。甚至,无意中,妈妈和子女的关系对调了,孩子做了妈妈“精神上的妈妈”。
他们乖巧懂事,善于察言观色,揣摩心思。不只是让人省心,还是妈妈的依靠。
无论这样的孩子多么优秀,他们很难幸福。因为一个精神上无法自立的妈妈,绑架了孩子的幸福。他们过早失去了童年,承接妈妈的创伤,并将之带到成年。
我不是专业的心理学家,我没有能力给出专业的答案。
只想说,如果真的爱孩子,请停止指责和抱怨。
受过创伤的妈妈,请学会自立,不要把伤痛转嫁给你的孩子。
爱孩子的爸爸,如果真的爱孩子,请学会爱妈妈,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爱他(她)的妈妈。
让我们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接纳、成全……让孩子像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爱惜自己,学会对外来的伤害大声说:不!
这比成绩更重要。
如果真的爱孩子,请把彻骨的伤换成温暖的爱……
无论伤害披上多么华丽的外衣,伤害就是伤害。
别再给伤害戴上爱的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