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绝交的勇气》这本书,之前在豆瓣上看到关于这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这是一本口水书,根本不值得花时间去阅读。而有的人则认为这本书虽然道理简单,但还是有一些切实的内容值得自己学习借鉴的。
而我则是因为觉得这本书的题目太有个性了,而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于是就入手了一本,准备看看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
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以后,才发现作者确实是为我们讲述了如何去处理一些“变质”的友谊,鼓励我们和“有毒”的朋友说再见。
成年人对于情感矛盾的处理方式,往往不会像孩子一样很外放,不会像我们小的时候,和小伙伴闹矛盾了,然后跑去当面和对方说“我不和你好了,我们绝交吧。”这样直接的方式。面对不合适的关系,默默的疏远,直到没有交集不再联系,似乎早已经是成年人的世界里心照不宣的默契法则。
友谊,也会“变质”吗?
会的。
很多东西都是有保质期的,过了保质期的食物不可以吃,因为会变质,食用了变质的食物身体是会出大问题的。
友情也是,变质了感情就像过了期的食物,如果不及时处理掉,也会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
一份友谊的建立往往很简单,也许是因为喜欢同样的一种食物,也许是同窗的时候遇到了有共同爱好的人,然后慢慢的成了好友,或者是与同事共同工作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让我们产生了友情。
我们遇到好友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变质”了的好友往往集合了以下几个特点::
1、你可以过得好,但是不可以过得比他好。
身边有的朋友,在你很落魄的时候,他对你施以援手,非常热心的帮助你,那种患难与共的经历会让你感觉你们之间的友情情比金坚,所以当你从低谷时走出来的时候,会想要第一时间与他分享并且表示感谢,他也会为你开心。但是当你开始往高处走,甚至达到了比他还要高的高度时,却发现,他对你的成功不仅不为你感到高兴,反而对此嗤之以鼻,甚至有可能因为嫉妒而对你产生了恨意。这样的朋友,还是要远离,因为他可以接受你好,却无法接受你过得比他好。
2、总是把“真性情”当做是自己毒舌的借口。
你把对方当做自己真正的好朋友,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不吝惜你的赞美,有什么好东西都愿意与之分享,可是有的朋友,但却对你挑三拣四,把你贬低的一文不值,让你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是缺点,哪点都比不上他。甚至有时候恶语中伤,如果你对此提出自己的不满,他也总会以“我这个人说话比较值,我也是为了你好”之类的借口,来掩饰自己言语上的冒犯。如果你也遇到了这样的”好”朋友,那么,千万不要犹豫,直接把她扔进你的“好友垃圾桶”里,右键点“清空垃圾桶”,把她彻底的从你的身边“清空”出去吧。
3、一直向你索取,却从来不在乎你的感受。
有一类朋友,从来都不会主动关心你,哪怕短信也基本不发,不参与你的任何生活,也不会分享自己的近况和信息给你,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可是,在需要你帮忙的时候,整个人突然像变魔术一样“嗖”的一下出现在你面前,然后以你们是朋友,所以你一定要帮忙之类的理由,要求你对他提出帮助,根本不在乎你的感受。这类的朋友,也可以和他说拜拜啦!
4、负能量爆棚,把你当情绪垃圾桶,用完又一脚踹开。
朋友之间,互相倾诉自己的情绪是很正常的,可是有的朋友,却总是每天都负能量爆棚,会和身边人说一些非常沮丧的话语,负能量的情感,对于一个人的情绪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内在消耗,而负能量的情感输出会让身边的人也感染上这种负面的情绪,让倾听者也会变得情绪低落。当然,能够陪伴好友走过人生的低谷,也是友情的力量所在。而有的人,仅仅是将对方当做是自己的“情感垃圾桶”,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对方,就转身离开,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负面情绪是否造成对方的困扰。这样完全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在乎别人的朋友,还是远离他吧。
这本《绝交的勇气》不仅仅教给我们怎样和这些变质了的朋友说再见,也会帮你理清亲密关系中的选择问题,以及教你如何和父母更好的沟通,以及分享了线下和线上的交友原则,适合每个对交友方面有困惑的人们,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找书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