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次被小孩子调皮地受不了的时候,我就像许多妈妈一样忍不住要吼他几句,这时,这个小小的人儿立刻提出抗议:“妈妈,你要温柔一点。”或者更加直截了当地说:“你不是个好妈妈,因为你不温柔。”丝毫不考虑为娘的感受。自问我从没有向他描述过“温柔”这个词,可自2岁起,每次我对他说话声音稍微大一点,就会被他提点“不温柔”。莫非,温柔是生命最初对这世界的期盼?
网上有许多抨击“玻璃心”的言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心思细腻,多愁善感已经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思想,拥有一颗刀枪不入、百毒不侵的铁石心肠已经成为进入成人社会的标配了。尽管我们拥有比过去丰富的多的物质,但我们并不曾被这个社会温柔地对待,每一次的接触,总有一些不爽快的事情刷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
-2-
生活在一个人口密度高达3万/平方公里的城市是一种什么感受?那就是时时刻刻路上都有川流不息的人和车,闯红灯永远有许多共犯,早上的地铁要等好几部才能和壮男猛女们一起挤上去,然后在空隙里呼吸艰难地等待下车,医院永远是人山人海,房价已经嗖嗖嗖发射的时候,学区房一马领先……生活在魔都的感受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人多一面是热闹,另一面是拥堵。而且最要命的是这拥堵不光是看得见的堵,还堵在心头。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如大山般压在心头,已成为世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
-3-
好吧,我们要承认个人能力的有限,解决不了影响世界大局的各种矛盾争端,也左右不了教育、医疗、养老的社会问题,甚至在一些鸡零狗碎的小事情上,也时时碰壁,遇到各种狗血的情节。
比如有一次国庆长假时期,我们一家三口从湖州坐客车回上海。早上6点钟,车站的人很少,本来5岁的小孩可以不买票,想着让他自己坐舒服点,我还是给他买了一张儿童票,拿到车票是25、26、27三张连号的,也没有多想。等到6点40分上车一看,车上只有2个人,但是我们三个人的座位居然被安排在最后一排5个座位的中间3个,也就是说,儿童票要坐在最后一排的最中间,也是车厢两排座位中间走廊的尽头,没有把手,没有任何遮挡。如果是车里人多,按照顺序轮到我们买这个座位也就算了,可是,车里加上我们仅有5名乘客,如此安排,就是赤裸裸的恶毒了。
我气不过,去问检票员,一个短头发的胖女人说:“买的这个座位就是这个座位,不坐就退票。退票付20%的手续费。”简直就是黑店,坑你不商量。我说:“我还特意买的儿童票,你们给我最后一排的位子,怎么坐?”我刚刚争论了几句,立刻有几个男的检票员围过来,并且开始口吐脏话了。这时,客车司机过来,叫我上车,并叫我换在了前面的位子。从湖州开到上海,路上又停了好几站,不停地有人上车,我们坐在那里,还有些担心要让位子,但实际上直到下车,还是没人找我们要位子。
由此,我算是懂了,中国的客运也不是一般人随随便便就可以坐的。原来,不自己提出来,买儿童票的时候会被安排在全车最危险的位子,哪怕前排都是空位,人心的歹毒可以到这个地步。原来,车站的售票员和检票员是很横的,没有顾忌地辱骂乘客,也没有管理人员来制止。原来,司机还是有点权力的,车上是有座位保留的。如果就从这件小事看,那还是魔都的软件环境要好一些,至少不会做得这么出格。就像那些逃离北上广、又回到北上广的同志们一样,我又有点怀念拥堵的上海了。
-4-
上海也是有上海的好,这里的街道永远干干净净,24小时便利店、药店、餐馆遍地都是,各种展览大赛都在这里举行,找技术含量高点的工作也不用那么拼关系。是的,呈现在你眼前的这些美好是真实存在的。但若你真的信了,想用一颗赤子之心与这个城市坦诚相待时,它又会出其不意地用一些言行实实在在伤你的心。
去年,家人遭遇车祸,待我得到消息赶到医院时,他已经在急诊间待了快1个小时。原来120急救只负责送人到医院,接诊医生开了一大堆ct单子,同事帮忙去付费,照样要排长长的队伍。我陪在家人身边,看着被雨水打湿、疼痛得发抖的伤者却无能为力。终于等到付好费用,可以做检查,叫护工帮忙推去检查室,可是护工说交通事故的他们不管的。素来手无缚鸡之力的我只得把背包和伞拿着,弯下腰像个男人一样用全身力气去推沉重的推车,心里庆幸幸好还有个男同事帮忙,要不然就是老人或女人怎么推得动几百斤的担架上下电梯,再或者没有家属陪,是不是伤者没人管,只能躺在担架上自生自灭了。
一个人无论平时养尊处优,气质高雅,到了医院,排队开单,人挤人,立即将你打回原形。生命的有和无,贵和贱,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在医生、护士,甚至一个普通服务人员手中。到了做ct的地方,依然排队。我和拍片的医生说明手臂断了,希望可以快点。医生一瞪眼睛,排队等去。饶是如此,一边焦急地看着显示屏上的叫号,一边安慰受伤的家人,心急如焚,希望赶快看到受伤情况,进行治疗。可是就是这样,还眼睁睁地看着拍片医生将明明排在我们后面的人插队叫到号了。气愤啊,无处说理去。后续还有一堆狗血事情。本来不想麻烦人的,后来还是找了人搞定看病事情。这就是中国医院的现实。哪怕身受重伤、生命垂危,医院永远是板着冷冰冰地脸让你慢慢等着,还时不时地利用手中的小职权加塞插队。
后来没过几天,新闻爆出“南航急救门”事件,航空公司和机场救护的人员都互相推诿,没人肯将一个痛的不能行走的病人扶下楼梯,导致病情延误。刚经历上海三甲医院急救的我们真是感同身受。我们已不奢望医院能“医者父母心”,也理解看病人多、负担重,也承认绝大多数医生是恪尽职守,有医术也有医德,但我们还是看到,很多时候希望得到医院、医护人员“拉一把”的时候,却得不到对方的响应,甚至事与愿违地得到推诿、刁难,将患者“推一把”,推向更加痛苦的境界,将医患关系推到对立的位置。或许,是病人的生理心理都太脆弱,明明已经是弱者了,还希望有温情的关怀这么不切实际的想法。
-5-
没有付出,没有收获。其实,这话反过来说也成立。不曾得到爱的人,也不会去爱别人;不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对,回报社会的必然也是粗暴。因为耳濡目染、切身感受的东西才是真的,至于真、善、美或许只是个神话,又或者是个哄人的借口。所以,在内心深处,还是存有一些幻想,希望这个世界运转的多一些温情,温柔地对待自己,温柔地对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