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三:列举一位你最崇拜,最需要借鉴的人,你将会在哪方面超越他?
从小到大我崇拜过的人很多,要说现在我最崇拜和借鉴的人是,能够看透真相的情感专家,比如说张德芬老师,《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读了曾让我感叹不已,但她也是因为很想拯救自己的爱人然后失败的。当她宣布自己又一次离婚的时候,她说:“这就是我的人生课题吧,抱歉,我能写出来可是我不能都做到,我在努力修行中。”我欣赏这样的坦诚。
如果自己本身有一定的习惯性模式,换了很多人,不愿改变自己,但又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幸福,那么也许我们就需要修正自己对幸福的定义。
盲目的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单凭直觉和感觉去跟对方相处,真的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因为这是要的是好感,凭的是理想化的幻想,意味着不要对方任何的不好,对方任何的一点不好都能轻易打破理想,破灭爱情,而同样的不好发生在同事,或者朋友,可能根本就不会介意。允许打破理想建立的才是真实的爱情开始,意味着不是只有自己而是有了对方。
亲密关系里的对方,其实就是最接近自己和另一个自己的那个人,把对方当成自己,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对方痛苦的时候,自己感同身受,那是对方需要的。自己感觉痛苦,就要求对方感同身受,或者说自己的感受强加在对方,比如说公众场合觉得大声说话不好,就要求家人都不大声说话,但是别人大声喧哗也不能要求和怎么样,对于家人来讲,就因为你的要求被绑架而失去了大声讲话的自由,对他来讲没觉得大声有什么不好,或者说你觉得的大声,家人觉得他自己的那种根本不算大声,只要不是过大影响了别人,当有一个别人抗议再来调整也不迟,大多时候人其实一直都在安全区,却总担心着不安全,过多的担心才容易招来不安全的事。世事没有没有那么复杂可怕,更需要的是加强自己应对不安全的能力,比如别人抗议怎么办,很多时候一个良好的态度就够了呀。彼此对大声的定义不同,但都是觉得公众场合大声不好,就拼命低声,越低越安全,最后就没有声音了,是不是连基本勇气也跟着没了呀?
很多人就是声音老这样被要求和压抑,需要做声音疗愈的。我呢也在练习高音,人平常只需要用到低音和中音就够了,除非是万人演唱会,,但我肯定不是为了万人演唱和演讲去练的,而是为了爱自己才去练的。
会爱自己了,对家人的要求和绑架会少很多,不会以太多爱家人和为家人好,不爱自己,实际是让家人替自己去承担爱自己的那部分责任,喜欢用自己对和对方错的方式,所以那么多的人老喜欢讲对错,或者说比较谁更对,关系上输的往往就是更对的那一方。那么多的对错并不在真的对与错本身,没有人会坚持自己认为错的,大道理和正确的是非观几个人会没有呢?我觉得更多的实质就是各自标准不一的问题。这方面谈不上超越张德芬老师,但我已经在超越自己了,这就够了。
关于幸福,最需要清楚对方和自己最核心、最不可改变的那一部分是否可以妥协?那一部分带来的好和不好,是否可以融合?更多的是否愿意为对方这个不好去付出代价?代价是在行动上,不是说说而已。如果不能,多爱多强烈要一生一世都将敌不过岁月和柴米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