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5
学霸说—怎样能成为一个家长中的游戏高手?
设计亲子游戏的第2个关键是孩子必须自愿参与。
一切不是自愿参与的活动,都不算游戏,包括逼着孩子运动、爬山、去游乐场,还有那些名义上游戏化,结果本质逼着孩子学东西的课程与内容,都不是真正的游戏。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想让孩子自愿并且持续自愿参与,那么游戏的难度一定要匹配儿童自身的能力。
比如有的孩子爱跑,对于4~5岁的孩子,我们设计游戏目标时,可能15、20米的距离就挺有意思,但如果上来就整个100米,可能大多孩子都不爱玩了。
想让孩子自愿参与,还与游戏设计的第3个关键有关。
就是一定要在实现目标的过程里,设置一些和目标完全无关,甚至看似很无厘头的障碍。比如和孩子做运动游戏,让孩子从沙发蹦到餐桌旁,听起来没什么意思
假如目标不变,还是从沙发蹦到餐桌旁,但我们要求孩子双腿之间必须夹着一本书蹦,书全程都不许掉,或者在地上画条线,必须沿着这条线蹦过去,又或者头上顶个布娃娃,用手扶着,蹦过去时娃娃一直不许掉下来。
学龄前孩子反馈时,我还需要强调游戏的第2个技巧——夸张。
陪孩子玩儿,反馈一定要非常夸张,尤其是表情、口气和动作。他赢了,你竖一个大拇指是反馈,你竖大拇指的时候,2个手一起,把胳膊上下左右舞动,做出一连串动作,孩子就会更受鼓舞。
玩医生打针游戏,孩子演医生,你演患者,你对针头的恐惧,表现的越夸张,孩子心理得到的治愈也就越有效。
我们已经传授给你儿童游戏设计的内功心法——4个关键:
明确具体的目标,孩子一定要自愿参与,无厘头的障碍,夸张的及时反馈;以及亲子游戏的2个技巧:拟声词+夸张。
游戏才是孩子的语言,每个家长,都该是游戏的高端玩家与合格的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