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开创并成就伟大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并以此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能和保障。这四种精神品质与伟大建党精神及内具于“三个务必”中的精神,吹响了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华章的冲锋号和进军号,有着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独特功能和价值效用。
自信自强是主体,内涵主体对理想目标和自己能力品质的高度认可及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够达致理想目标的精神元素。如果说自信是人或群体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奋斗目标的高度认同与自我肯定,使人或群体乐于并善于去从事神圣的事业和追求理想的目的,那么自强则凸显了自信基础上的发愤图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要义,含有决意自我努力和自我敦勉的志向性因素。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能够使主体生发起一种向着理想、向着目标奋勇前行的力量,也能够使主体在遇到危机和挑战时不丧失应有的信心。自信自强既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创造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精神价值动能,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价值确证。只有既自信又自强才能创造历史的伟业,才能汇聚起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踔厉奋发是主体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内涵主体在精神禀赋方面的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和意气风发的精神元素,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永不懈怠、永不停歇、永不满足的状态,“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是这种精神状态的集中写照。中国历史上有用“踔厉风发”和“踔厉奋发”来形容人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的精神气象。韩愈在为柳宗元所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形容柳宗元的文章议论“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清代张廷玉在为明代李文忠作传时称颂李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清代邵大业在《童二树画梅歌》中用的是“踔厉奋发”,其中有诗句“踔厉奋发初挂敌,卒收险怪归中庸”。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革命之运动》一文中讲到“冲锋破敌,则在军队与会党,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不管是“踔厉风发”还是“踔厉奋发”都强调的是精神的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状态,这是干事创业最重要的精神品质。气可鼓而不可泄,精神须振奋才能提供人生的正能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惟有踔厉奋发、不断进取才能达到理想目的。
勇毅前行是主体实践品格和行为品质的价值呈现,内涵主体勇敢坚毅地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风雨无阻,阔步前行,坚持道不改,志不变,行动不停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深刻表达了勇毅前行的思想精义。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并以此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在“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中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顽强精神和意志品质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创造不负历史、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新辉煌。
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这四种精神品质既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彼此连接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精神价值体系,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上诸多精神理念和伦理美德的全面继承和发展,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所需要培树并大力弘扬的精神品质和信念操守。大力弘扬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均具有极其重要而又深远的战略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