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微博热搜真是让身为母亲的我,感到一阵阵的后怕。
“唐山打人事件”刚发生两天,上海外国语学院又出事了:
就在昨天中午,一名女同学正在图书馆自习,一个不留神,咖啡杯就被学生尹某投放了异物。
图片
涉事的尹某已经被公安机关带走调查。
此“异物”到底所为何物?
有不少网友猜测,可能是“催qing药”。
最后尹某承认放了半片网上购买的牛磺泡腾片。
图片
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该男学生尹某目的不纯。
如果说,唐山打人事件还能有人摆出“受害者有罪论”。
那此次事件的女同学真是“完美受害者”了:
时间:中午
地点:图书馆
角色:学生
状态:学习中
一个巴掌拍不响?
对于道德感低下的人来说,“侵犯他人”有时真的不需要理由。
更让我感到痛心和无力的是,从近几年的新闻来看,
哪怕成绩好到考入“985、211”,也只能说明他学习能力强,不代表他就是个合格的人。
成绩好,真的不代表素质高。
许多父母把成绩作为评判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
却根本没意识到,品行才是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的关键,而不是学历。
图片
学历是一块儿敲门砖,但它不是一块金砖。
哪怕再好的成绩,也不意味着能够一劳永逸。
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样的悲剧比比皆是。
还记得前几年闹的沸沸扬扬的“北大弑母案”吗?
谁能想到一个就读于顶尖高校,平时热心助人的学霸,会用这样不可挽回的方式,找到解脱。
网上有很多人推测吴谢宇的杀人动机。
有一个女网友说:
“我理解吴谢宇,因为我曾经也想过一个问题:我和我妈只能活一个。不是我死,就是她死。
她为了逼我考研,每天给我打几十个电话,甚至半夜睡着了也要打电话,在电话里辱骂我是个废物,说我是个蠢货。
不考研一辈子就完了,最没用的东西。”
图片
好在这个女孩在男友和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才慢慢放平了心态,不至于酿成悲剧。
可对吴谢宇来说,他没有什么可以主动排解的渠道。
自从父亲去世后,吴母对吴谢宇的学习给予了更高的厚望。
母子两人除了学习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沟通,吴谢宇也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需求。
13年暑假,吴谢宇曾向好友倾诉,自己已经有了自杀的倾向。
但他不敢让自己停下来,因为他不想让母亲失望,所以必须逼着自己维持着学霸的人设。
但这实在太疲惫了,脑子里紧绷的弦已经到了极限。
人在黑暗里面呆久了就会产生幻觉,觉得永远都走不出去,还不如一了百了,结束一切。
如果父母总是向孩子灌输:
“人只有学习这一条道路可以走。”
若是他没有能力满足父母的期望,反而更容易自暴自弃,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图片
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德是排在第一位的。
好的品德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如果一个人德不配位,甚至没德,哪怕他身上的光环再多,也只能成为一颗“害人的毒瘤”。
19年的10月9号,北大女学生包丽吞下200颗安眠药自杀。
原因是竟然是,长期被同为北大学生的男友牟某精神pua。
嫌弃她不是处女,总是对她逼问和辱骂,要求拍裸照作为补偿。
而这种精神控制每天都在升级。
后来发展到,要求包丽怀孕再打胎,以此来表“衷心”。
这样一个北大的高材生,底子里却是一个“披着羊皮的狼”。
包丽去世60天后,牟某被警方逮捕。
图片
有一句话说得很残酷,却很真实:
“父母如果没有教育好孩子,将来社会会替你教育。”
一味的只看重成绩,却不关注其他成长需求的父母,无法教会孩子“共情”。
他们最擅长的,就是以爱之名的操纵:
“我工作这么辛苦,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们吗?”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情感淡漠。
试想,一个从小不被父母理解、没有得到足够的爱的孩子,又怎么指望他能去理解别人、爱别人?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只要成绩好,我就是优秀的,我就可以为所欲为,随意控制别人。
歌手“王某宏”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他们甚至会漠视社会规则、伦理道德,完全忽视他人感受,只考虑“我想要什么”。
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只懂得索取,不会付出,只想用手中的权力谋利己的事。
然而,德不配位,必有殃灾,这样的人站得越高,注定摔得越惨。
图片
所以说,一个人的道德品行,远比成绩重要。
本末倒置,可能会让人丢失善良的本性。
罗曼罗兰说: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如果没有品格作为基础,其余的一切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中看,却不中用。
其实作为一个妈妈,我非常能理解许多父母的焦虑:
孩子上不了好大学,将来找不到好工作,经济拮据,活得艰难怎么办?
人之常情,感同身受。
但就像前面所提到的,这样的焦虑感传递给孩子,很多时候非但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的人生选择变窄。
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孩子的影响甚至是一辈子的。
因此,我们要懂得升级自己的人生尺度:
将时间感延长再延长,空间感扩大再扩大。
也就是说,把生命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次次成绩的集合体。
“父母若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就能成为父母的骄傲。”
父母更需要教会孩子的是,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爱己爱人的能力。
这样他们在面对棘手的问题时,才不容易走极端。
在与人交往时,才能懂得换位思考,照顾到他人的情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