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端午吃粽子,这是我们家乡固有的风俗。母亲包的粽子也是我们家在端午节这一天必有的美味。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没有吃到粽子,这是个没有粽香的端午节。
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已经包不了粽子,而买来的粽子总觉得缺少一种香味,我便懒得出去买。
那些年,家里姐妹多,父亲是教师,一个月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家用和六个儿女上学用。不识字的母亲,凭着自己的勤劳能干,在忙碌着农活和一大家子人吃喝之外,想方设法的挣钱补贴家用。
母亲养过兔子,兔子毛可以卖钱;卖过冰糕,一只冰糕几分钱,母亲背着冰糕箱走乡串户的叫卖;母亲卖过火烧,卖过粽子;母亲办过小卖部。我总觉得,母亲如果有文化,一定可以做个很厉害的企业家。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端午节卖粽子了。写到这里,粽香好像已经透过时光,缭绕着飘到我的心里。
农村的端午节,有一个农家人特别看重的风俗,那就是:在端午节来临前,看望出了嫁的闺女,而看闺女必带的礼物就是粽子。这样一来,我家的粽子就有了很大的市场。每年端午节来临前,都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常常是大姐把粽叶、粘米和红枣给母亲准备好,母亲每天晚上把粘米、粽叶、红枣泡在水里,早上早早起来开始包。母亲包粽子的速度特别快,包出来的粽子又大又好看,母亲总说,都是庄里庄乡的买,我们卖的粽子得用最好的米,用最甜的枣,包的个头要大点,多少赚点,不赔本钱就行,不能只图赚钱,让人家说咱不实在。就这样凭着实在,我们家每年的粽子都是供不应求。
这样,母亲就更加忙碌。有的时候,姐姐妹妹们也帮忙包,但是我们包出来的粽子得通过母亲的检查:个头不能小了,放的枣不能少,要样子好看,要结实不能破。因为有母亲这么严格的要求,我就怵头,一直没有学会包粽子。
粽子包好后,需要用大锅煮几个小时。母亲用事先备好的木柴,一锅锅煮熟好,凉好。再根据各家订好的数字,一袋袋的给人家装好,定的多的人家,母亲总会多放上几个,打发的别人高高兴兴的买着粽子走。因为大家买的高兴,母亲包的粽子在村里就小有名气。
这样的忙活的日子,每年得持续十几天。所以,端午节的日子里,我们家是不缺少粽子的,有的破损的粽子或者是当天卖剩下的粽子,我们便可以吃,母亲包的粽子的特有的香甜味道,便成为了我认为的端午节的粽子必须有的味道,别的粽子就再也吃不惯。
后来,我们几个都上完学,参加了工作,家境好了,母亲便不再卖粽子。但每一年,母亲总会包一些留给我们回家去拿。母亲说:你们姐妹多,这里住一个那里住一个的,看不过来,包些粽子,你们回家来拿了吃,就当当娘的看了你们了。所以,每到端午节,我们回家,总有包好的粽子等着我们吃,等着我们拿。这么多年,母亲包的粽子的味道,一直没有离开过我们。
今年是母亲没有包粽子的第一年。
端午节的早上,天下着大雨。没有了母亲包的粽子,别家的粽子买来也吃不惯,我便宅在家里,压根不去想过节这回事。
一整天,我躺在沙发上追完了一部二十八集的电视剧《热血尖兵》,电视剧里有个叫张小武的孩子,因为从小没有父亲,在母亲的溺爱下长大,没有任何的自理能力,甚至泡面也不会煮。不幸的是,这个母亲查出了肝癌,母亲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狠下心来,隐瞒了自己的病情,逼着儿子去当了兵。小武,这个需要抱着小布熊才能睡觉的妈宝男,在部队吃尽苦头,学得一身本领后,回家来,看到的是妈妈走了,骨灰洒在了一颗树下。
明知电视剧不是真的,但我还是无数次泪下。其实,我知道,我是用追剧遮掩自己对母亲包的粽子的味道的怀念。泪水,不只是因为电视剧流下的,还有为感慨每个人最终都不得不远离的来自于母亲的呵护和爱流下。
当然,我的母亲还在用别的方式关爱着我们。但是,我多想她能够永远有力气给我们包粽子吃啊。
端午节的第二天,我回家一趟,母亲热了妹妹买回去的两个粽子给我吃,我拿起来一个,吃下去,这不是我想要的味道。母亲让我吃第二个,我说:不饿,吃不下了。母亲说,这么小的粽子,吃一个就够了吗?是的,如果是母亲包的粽子,一个是不够的。我望着母亲,说:吃饱了。
我终究没有说出,我想吃您包的粽子。母亲老了,每次回家,能够看到她身体好好的,我们已经知足了,怎么能够奢求母亲包粽子给我们吃呢?
就让母亲包的粽子的香甜留在记忆里吧。祝福母亲安康!祝福所有的母亲安康!
娘在,家就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