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芈月传》《白鹿原》后,与陕西元素有关的另一大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日前正在东方卫视、江苏卫视火热上映,跌宕起伏的剧情环环相扣,周莹在吴家大院的命运牵动着每位观众的心。高收视率和好口碑带来的不仅仅是朋友圈越来越多的人疯狂追剧,更引起众多观众对陕西民俗、美食、景点等地域符号的特别关注。剧中,产于三原的蓼花糖唤起了不少陕西人对于记忆中的味觉回忆,更让身居五湖四海的全国观众好奇,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物什?
据传,在五百多年前的明末,每逢腊月,游街窜巷的南方小贩不畏路途遥远,把当地的江米制成年糕,运输到三原、泾阳一带兜售。卖剩下的不便带回,把寄存在亲友家里,令其挂到阁楼阴干。次年过来后,年糕变陈,将其捣碎,做成条棒状的陈年糕,在热油的烹炸之余,原来的陈年糕内部蓬发、体积膨大,吃到嘴里香甜酥脆,别有一番风味,人称“棉花糖”。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后来的人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在米粉中加一定的黄豆浆,使其越发蓬松,创意者在其表面撒上一层芝麻仁或白糖,味道叫绝。吃了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僚,僚得太!(关中方言,形容好的意思)”故又称“僚花糖。”
及至清末慈禧太后仓皇逃到西安后,地方官员搜集珍馐美味,将“僚花糖”作为陕西名贵食品贡奉,谁知道吃惯了山珍海味的慈禧太后一尝到“僚花糖”就被它深深地折服了。这形状这味道简直酷似自己曾经在草原上见过的一种蓼花果实,不如干脆就叫它蓼花糖吧,既形象又贴切,于是人们改成“僚花糖”为“蓼花糖”。这之后,“蓼花糖”从民间一跃而被列为贡品。
如今在三原县乃至陕西,我们经常见到的蓼花糖,其外表包裹有芝麻仁和白糖粉两种。成品略近圆柱体,个头大体质松,皮色金黄,肉质洁白,呈丝网状,绵软易化、香甜酥脆。系用黄豆、白糖、植物油等为原料,佐以熟芝麻。其经24道工序制成,一般冬季制坯,四季加工成品。从投料到出成品大概需要半年天气。2011年7月,三原蓼花糖制作技艺被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它与吉林福源馆蓼花糖、河南安阳蓼花糖并列,为我国三大著名蓼花糖之一。
第一次品尝蓼花糖的具体时间早已忘记了,大概是岁末置办年货的时候。有一天,父亲从县城集市上回来,神神秘秘地从装满了礼品的蛇皮袋中掏出两个塑料袋,对着围上去的我和妹妹说,今天给你们带回来一件礼物,你们可以好好瞧一瞧。我和妹妹仔细地瞧着父亲从一个塑料袋中拿出一盒耀县雪花糖,心想这有什么好神秘的,不就是寻常的点心嘛。谁知道转眼父亲又从另一个塑料袋中取出一件塑料包装的东西,像麻花一样金黄,不过颜色略欠,上面覆满了芝麻。
父亲早就看出了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吃惊样子,不慌不忙地说,这袋就是买给你们的,叫三原蓼花糖。在这之前,我吃过麻花、炸糖棍、水晶饼,还从来没有吃过蓼花糖。三原的宴友思五香猪蹄、三原熏鸡倒听过,可从来不曾晓得蓼花糖为何物。
我和妹妹小心翼翼地捧着从父亲手里递过来的蓼花糖,舔了一口,甜甜的。紧接着去咬,却有种被闪了腰的感觉,一口下去只咬到一张皮,布满了芝麻的脆皮,酥酥的。定睛一看,圆柱体一般的蓼花糖内部,却是网格似的的虚空。掂在手中,蓼花糖毫无分量,轻轻盈盈的。从未体验过的味道,又酥又甜,我和妹妹一气吃了三四个,回味无穷。
蓼花糖和我们吃过的很多点心、甜食一样,至今依然回味在童年的记忆里。那时候,似乎每次父母进城,我们都在渴盼。父母出发了,我们在问,他们几点回来,怎么去了这么久还不回来,怎么还不回来?等到父母回来了,我们又这个接东西那个手足无措,跟着另一个一边开始翻袋子找东西,一边问:妈,有好吃的没?
那是一个物质慢慢开始丰富的年代。乡村小卖部日渐被物品琳琅满目排成一排排的小超市所取代,物质生活的白银时代悄然来临。父母进县城采买生活用品的次数越来越少,我们也一岁一岁长大。后来的我们当然不止吃到了蓼花糖,但如蓼花糖这样一般的存在正给了我们难以忘怀的记忆,永远无法磨灭。
2017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