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5日,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逝世。看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新闻,我才慢慢对她有所认识。于是上网查阅了有关她的资料,才知道这位钱钟书背后的女人也是如此出众。作为一位女作家,她也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的《我们仨》是其93岁才出版的散文随笔,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一次偶然逛书店,《我们仨》被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于是我便将其带回家翻阅起来,慢慢认识了杨绛,了解了钱钟书、钱瑗和她。
看《我们仨》的过程中,心里满是感动,"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城,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他们是幸福的一家。
这本书的内容不算多,其中还插入了他们一家的图片,让我感觉离作者一家更近了。书中分成三部分来记叙,第一部分非常短,由杨绛的一个梦开始,梦醒了,故事却才开始。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
故事从走上古驿道说起,钟书被莫名的带到一个隐秘之地,却什么都不能透露给家人,守在家里的杨绛十分担心,好在女儿钱媛想办法找到了爸爸,把妈妈带去看望,一家人这才安了心。好不容易在古驿道上相聚,但还需遵守上面的规则, 什么都不能说,什么也不能问,一天还只能见一次面。那时的杨绛和钱钟书已经不是年轻的模样了,行动起来总没有那么便捷,后来,钱媛生病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来看望父母,作为母亲的杨绛日夜担心,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里全是女儿,她把所有的思念都化在了梦里。钟书也担心女儿,为了父亲放宽心,女儿一直让妈妈传达平安无事。一家人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看得人不禁地内心柔软起来。这样的家庭朴实自然,在每一个事中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爱。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回忆我们仨
回忆总是带着甜蜜,又带着苦涩。甜蜜是因为有回忆可忆,苦涩是因为只有回忆可忆。
1935年,杨绛和钱钟书结婚后一同去英国牛津求学。异国他乡求学对于两个年青人来说,是有困难的。好在如杨绛所说“两人做伴,可相依为命”,在异国的日子,即使有困难,那也还是能度过去的。从找住宿到自己动手做饭,不做不知道,一做他们才发现自己有这么大的潜能,这些生活中的事根本不算什么。做过第一次后,就从中找到了乐趣。我想,两个精神追求一样的人走到一起,没趣的事都会变得有趣吧。
待生活上的事稳定后,就要开始认真求学了。求学的路上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再后来生了钱媛,一家人就这样慢慢成长了起来。
《我们仨》,贯穿着当时的时代背景,贯穿着一家人的成长足迹,贯穿着一家人的爱,杨绛老来回忆自己的一家生活,给我们世人留下了不朽的佳话。
因为《我们仨》,我喜欢上了杨绛。
因为《我们仨》,我喜欢上了这么可爱的一家人。
猫群――suns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