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1月23日,周六,杭州
天气:雨
晨起:06:04
今天看了一部日本电影,叫《澄沙之味》,网络评分9.0。看完后,也觉得它确实是实至名归了!
影片并没有设计跌宕起伏、轰轰烈烈的故事情节,相反,通篇都是平铺直叙,但丝毫不觉得枯燥。毕竟,演员们也都是实力派,演技自不必说。
影片中,女主古井德江老太太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打动着我。她从小就因为患有麻风病被哥哥送去疗养基地隔离,从此便与家人失联。
在当时的日本,麻风病是一种令人闻风丧胆的传染病。很多病人会因此毁容,手和脚都会溃烂、掉落,即便痊愈了也会留下永久的后遗症,极其恐怖。患了这种病的人就像得了瘟疫一样,被歧视,不受待见,无论到哪里,周围的人都是避之不及。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麻风病能得到有效的救治。19世纪六十年代,政府当局就已经废止了麻风病的相关法律条文。这对于那些曾经患有麻风病但已经痊愈了的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他们不再是社会的边缘人了。事实上,痊愈后,他们也非常渴望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德江太太从少女时期开始,就一直待在疗养基地,即使后来痊愈了也不曾离开。听她自己说,她怀孕了,都不允许生下来。她父母亲人早已不在人世,只剩下自己苟活于世。
德江太太虽然没能像正常人一样去工作,但是她在疗养基地学会了制作红豆沙,而且一做就就做50多年。可以说,她这大半辈子都是在和红豆打交道。也正因如此,德江太太制作的红豆沙非常能抓住人的味蕾,令人回味无穷。她与男主,也正是因此结缘。
男主千里郎,是一个铜锣烧小店的店长。他的小店不大也不起眼,每天也就几个初中生会进去坐坐,聊聊八卦。收入微薄,勉强维持生计。自从有了德江太太的红豆馅之后,他家的铜锣烧一下子成了周边的畅销品,每天都有人排着长队去买。这场面是千里郎以前绝对不敢想象的。
人怕出名猪怕壮,铜锣烧火了,也是如此。不久,他的房东找上门了。大概意思是,她听到一些不好的风声,说铜锣烧店老板雇佣麻风病人,顾客们都担心会被传染,所以希望老板能辞退德江太太。
千里郎不忍心赶走德江太太,留下她继续在店里帮忙。并且允许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招待来店里的食客。这也是德江太太一直想要做的事情———渴望像正常人一样和她们交流。
突然有一天,店里就没有顾客来了,一个也没有。连平日里每天都会光顾的几个初中生也都不去了店里了。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铜锣烧店命运多舛,老板不得不关门歇业。千里郎让德江太太回去好好休息休息。
德江太太回到疗养基地,生活也回归平静。不久后,她因为肺癌去世了。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是德江太太交千里郎制作红豆沙的场景。她拉着千里郎一起欣赏吸饱水后胀大的红豆。煮红豆时,她会静静地坐在一旁,闻着红豆散发的香气,好像是在聆听红豆们在田野里发生的种种故事。冲洗红豆时,动作细腻又温柔。在给煮好的红豆加糖时,她及时制止了急切的千里郎,让他再等等,好好用糖招待远道而来的红豆们……这应该就是匠人匠心的境界了吧!
德江太太也察觉到了周围人的眼光,她都知道。她也知道老板的难处,所以对于他的收留充满感激。虽然痛恨社会愚昧,虽然她也是受害者,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深情地活着。
每个人都只是人类沧海中的一滴水,微不足道。你不用去成为某个人,你有自己的生存的意义。抓住它,实现它。
想到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