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难,难在孩子有自己的心思;难在父母不去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难在管教的模式都是硬碰硬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刨析行为背后的成因,发掘成长的规律,改变陈旧的教养习惯,需要耗费父母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
除了保持冷静、有礼有据有节地解释,讲道理外,还要使用有效的方法。
孩子爱哭,碰到事情就哭,该怎么教?
被批评了 ——哭;
作业不会做 ——哭;
拼图完不成 ——哭;
……
遇到挫折,碰到难题,心情不爽等等,就是哭。
父母感觉孩子是说不得,骂不得,也劝不住,太难了。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教孩子情绪表达
哭是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辨明这一点管教就会容易一些。
“用说的,不是用哭的。”
这个方法看起来父母已经照顾到孩子的情绪,试图教孩子通过“说”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尽管语气和蔼,也给孩子提供了另一个选项,但没有实际操作步骤,问题依然存在。
“哭什么哭,哭有用吗?不许哭!”
附带情绪的命令,对孩子没有任何用处,既没有调理情绪,也没有解决方案,反而激化他的情绪。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父母没有考虑到孩子生长的规律——他不会说,不知道该怎么说
孩子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他唯一会使用的方法。当父母告诉他“你可以说”的时候,他还是不知道后续怎么做。
所以,父母还要继续把怎么说告诉孩子,
“发生这件事,让你很难过。”
“作业不会做,我们一起看看难点在哪?”
“拼图做不来,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先完成边边角角,再拼其他的?”
有效的管教,不仅要缓和孩子的负面情绪,还要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只有孩子自己思考,并亲身参与其中,无论最后的效果如何,他都乐于开动脑筋主动寻求答案。或许他费尽心思想出来的招数有点异想天开,但言辞之后采取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培养自己的能力,就是有效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