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昨天晚上闺蜜和格格打电话,说了他家甜甜的一件事:
甜甜最近刚过了三周岁生日,但是这阵子特别粘闺蜜。
但凡只要是闺蜜休息在家,甜甜便会开启粘妈模式,吃饭要妈妈坐在旁边看,玩耍要妈妈一起参与,睡觉要妈妈抱着哄……
所有事都是妈妈、妈妈、妈妈、妈妈……
其他人一概不要。
情况严重的时候,甜甜恨不得24小时跟在闺蜜身边,稍有一点脱离视线,就哭声震天。
有时甚至上厕所那么短短几分钟时间,甜甜都不给闺蜜喘息的机会——她会嚎叫着使劲拍打厕所门,让闺蜜感觉出来。
面对这份爆棚的依赖,闺蜜是既受用又无奈。
娃的专宠,一方面让闺蜜倍感欣慰——不愧是自己生的孩子,还是爱妈妈;但另一方面,也实在有些吃不消。
闺蜜拿这事跟她们同事吐槽时,她们的反应出奇的一致:“对!一模一样!我家也是!”
图片来源:网络
孩子的这些行为不免令人费解,为何孩子一到这个阶段总是黏着妈妈呢?
01
亲子真人秀综艺《育儿大师》中,就有这样的一名5岁的男孩,名叫张孙明昊,令父母头疼不已。
平时的张孙明昊非常黏妈妈,自从3岁开始上幼儿园以来,只要和妈妈分开,就会哭闹不已,即便如今5岁了,也依然如此。
每天从起床就开始哭泣着说自己不想去幼儿园,然后在去幼儿园的路上也是一路哭泣,妈妈将他送到幼儿园,他依然哭泣着拉着妈妈不愿意分开。
只有当妈妈答应中午来接他的时候,他才会松开妈妈的手。
可当妈妈离开后,他又不断地哭着对老师说:“我要妈妈。”
幼儿园很多小朋友在玩游戏,他却独自坐在一边哭泣。
为了具体了解他的情况,育儿专家让妈妈离开,爸爸单独陪他十分钟,本来玩得非常开心的孩子,突然情绪崩溃紧紧抓着妈妈不放,并大哭着说“不要爸爸,妈妈,不要离开我。”
图片来源:网络
孩子的情况,令父母非常担忧。
其实,这个时间段的孩子发生这种粘妈妈的状况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相信很多妈妈都发现了,原来的宝宝可以自己安静呆在一个地方自己玩,被不认识的人抱起来也会笑呵呵的,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他变了。
他开始粘人爱哭,一发现你离开或是陌生人靠近就会大哭,宝宝的种种分离焦虑和黏妈妈的现象,说明宝宝进入了分离焦虑期,这个时期也是依恋期。
02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图片来源:网络
婴幼儿在6-8个月时出现分离焦虑,到1岁半时达到高峰。
这看起来是宝宝的倒退,实际上这是宝宝成熟的表现。
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有一个很著名的依恋理论认为:“婴幼儿与父母亲分离导致的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他们会将这种分离体验为一种对他们快乐的根本性威胁。”
依恋理论之父约翰·鲍尔比将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反抗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会大哭,甚至又打又闹。
◆ 第二阶段:失望阶段;
TA已经确定妈妈离开了,还是会断断续续地哭泣,但发泄行为会减少,甚至自己一个人发呆。
◆ 第三阶段:超脱阶段;
TA开始依赖现在照顾的人,也可以去自由活动,能和其他人一起快乐玩耍,但是如果爸爸妈妈再出现,TA还是会难过。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孩子的分离焦虑就是TA的一个心理缓冲期,当TA渡过了这三个阶段,就会增加一份安全感和力量。
作为妈妈,最好不要去打断这个接受的过程,而是相信孩子有能力面对。
03
孩子的整个成长的过程就是与父母的分离。
在成长道路上很多的事情节点,断奶、分房、妈妈重返职场、孩子上幼儿园等,都是妈妈与孩子分离的过程,若处理不当便会加剧孩子分离焦虑的产生。
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伴随着焦虑,有些宝宝会感到心悸、心慌、呼吸困难、头晕乏力,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减退、思维混乱等现象,这对宝宝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无疑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呢?
提前沟通
宝宝出现分离焦虑时最怕的就是“妈妈不要我了!”被抛弃的恐惧战胜一切事情。
所以想要让宝宝克服分离焦虑,就要让他放下恐惧。
每次分开前,至少提前一天告诉宝宝,妈妈有事要出门,时不时提醒宝宝,重申自己要出门的计划,给他洗脑。
图片来源:网络
而且,沟通的时候要讲出细节,用宝宝能够理解的事情、动作来替代离开和回来的时间。
比如:吃午饭、睡午觉。
让宝宝对妈妈的行程有个大概的掌握。
尽量多些时间陪宝宝
既然“粘”妈妈是宝宝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那么妈妈首先应该使其欲望得到满足,相当于在情感上先把宝宝“喂饱”,随着宝宝的成长,这种粘度会自然降低。
回家后做强化
妈妈重新回到家后,高兴地说“妈妈回来啦!”
一定要抱抱宝宝,让宝宝感到妈妈是信守承诺的。
图片来源:网络
用“回来”这个特定的字眼和拥抱这一温情的动作强化宝宝对出门后还会回来这一关系的认知。
妈妈要学会放手
很多时候,孩子很难度过黏妈妈的这一时期,是因为妈妈不愿放手,导致孩子总觉得自己还小,于是逃避度过这一时期。
正如《育儿大师》中张孙明昊的妈妈,每次在儿子哭的时候,她都是全包裹式抱,如同小时候孩子吃奶的模样。
图片来源:网络
育儿大师看到这种情况后,对她说:“孩子黏你,不仅是孩子的问题,你也要学会放手。”
比如:在孩子哭的时候,可以抱他,但只是拥抱,之后放开手,等他和你对视后再用话语对孩子进行安慰。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慢慢长大,学会脱离妈妈的怀抱。
巧用方法
妈妈可以提前给宝宝讲一些关于分离焦虑的绘本。
例如:《魔法亲亲》、《我不要上幼儿园》、《一口袋的吻》等等。
让宝宝通过阅读的方式提前做好心理建设,了解与接受“与妈妈分离”是怎么一回事。
为宝宝准备熟悉的安抚物
如果宝宝能有一个平时非常喜欢的安抚玩具,它将会在这个时候发挥重要的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
比如:他最喜欢的毛绒玩具、午睡的小毯子、睡觉的小枕头,这都能帮助减轻他们的痛苦,安抚他的内心。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这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而为人父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让男孩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从而拥有正确的认知。
让孩子真正成长为一名人格健康、乐观向上的人。
- END -
本文转自译珣宝贝南京托育中心,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