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手抓饼,一份绿豆粥,一身粘哗哗的汗珠子,简单的晚饭,吃的热火朝天,这是学校食堂的特点。各色饭食,混着音乐的嘈杂,碗筷的哐当,学生不介意这些,吃着饭,聊着天,看着书,好像只有我,在这蒸笼里显得不安和挣扎。穷兵饿学生,只要饭食还算美味,学生并不会挑剔太多。
大学时的食堂,是除了自习室外,最重要的地方。一日三餐,从抢夺座位开始,或二人结伴,或三五成群,一人侦查空座,其余人负责打饭,遥相呼应,眼疾手快,有战略有战术。火速吃完火速离开,否则这边饭还没见底,围堵的大军已经摩拳擦掌,恨不得将吃饭的人连根拔起。至于吃饭的人,被立在旁边的人包围着一圈,像俘虏一般,局促难耐,也想赶快逃离。然而,不论撤离得有多快,饭味已经深入骨髓,宿舍里,课堂上,挥之不去。
高中的食堂,比起大学,要简易很多,真正体现了那个“堂”字。一个偌大的厅堂,放着几百个长条桌,每张桌子标配一个洗脸盆,没有坐的地方。至于饭食,也如这设施一般,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三年里,吃了土豆的N种做法,吃了健康的水煮西葫芦,吃了永远找不到鸡蛋的西红柿炒鸡蛋。学习刻苦的精神在吃饭这件事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稍不留神,站在桌子周围吃饭的人瞬间消失殆尽,只有洗脸盆里的剩菜剩饭见证着确有人来过。这食堂虽简易,却成就了无数优秀的人才。众多出身贫苦的孩子,在这所高中里完成了鲤鱼跳龙门的一跃。可见,清寡的肠胃也有利于保持思维活跃的大脑。
儿时,最期盼的,是能去父母单位的食堂蹭饭。青椒炒肉的香,河捞面的劲道,直到现在,依然能唤起肠胃的舞动。其实,并不是食堂的饭有多香,而是那时打拼的父母,根本没有时间顾及于此,家里的伙食除了西红柿鸡蛋面,就是土豆丝大米,十几年如此,从没有意外发生。
如今,饭店林立,美食纵横,外卖崛起,没有谁会稀罕去食堂吃饭,在激烈的竞争中,食堂也在转型跨越,有丰富的种类,有优雅的环境,可食堂毕竟是食堂,喂饱学生比喂好学生更重要,在这里,饭食必须便宜。偶尔去吃一顿,染一身饭味,倒是找回了几分学生时代的气息和情调。
现在的生活比从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天南海北,吃啥有啥,足不出户,火锅都能送上桌。只是这份容易,也让美食不再美味,难以找寻昔日的珍惜与期盼。还有什么能比期待更诱人的呢?追忆似水的食堂,追忆那难以找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