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感到迷茫又不知道如何放松,找寻到方向,就去看书,很多想不清楚、内心苦闷又不明白的事,通过看书,或多或少的能够给你一些启发。现在大家把玩手机,刷短视频视为放松,殊不知这些只能增加一时的快感,并没有真正起到放松的作用,看得久了,眼花缭乱,思维也停滞了。
我不能说这是最好的放松方式,这是我最近在努力摸索的方向,就是找到自己的内心,通过阅读,将自己的心真正的静下来。扪心自问一下,除了上学时候或者为了考证不得不看书学习之外,这几年还有看过哪些书呢?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书籍太多,各种类型的五花八门,选书的关键是从心出发,不图现在的畅销书,只选个人喜欢的、感兴趣的类型书籍,先看看能不能读进去。对于不常看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书籍的人群来说,单在选书的时候可能就有够头大了,也可想而知自己这段时间是对自己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的情况,对自己都不够了解,确实需要静下心来,内观自己了。如果没有很好的方向选择,实在不知道选什么类型的书籍,我觉得可以优先选看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经典书籍,经过千百年来岁月的洗礼,它仍然给人以启发与警示,不会随时代变化而过时。在当今的现代化社会,虽然比起之前年代的人群是幸福的一代,处于一个和平、不愁温饱的新时代,但是经济的迭代更新,大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面对的不是粮食短缺,而是信息太多,过载的轰炸时代。思想上的缺失和情感上的给与比起物质来说更加的重要,尽管我们生活在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大部分差异,是在精神滋养和心理健康方面。
其实活了三十多年,知道养生,嗯是好的,好习惯,但是很少付出行动,觉得自己年轻人,养生是上年纪人才去做的事情吧?!究其根本,深刻的原因应该是自己都不清楚自己为啥要养生呢,不明白这件事对自己、对身体好在哪里?底层逻辑不够清晰,所以没有什么行动。也听过八段锦不错,可以练习,但是为啥好?练习好在哪里?尤其是对于我这种总是想得多,行动的少的人,就没有想明白这事儿到底怎么地好,我是宁愿躺着玩手机的。所以行动力差也是限制了自己,失去了很多早点变好的机会。这几年陆续经历过一些事情,我整个人的身心状态不好,胡思乱想状态很差,想自己改变一下,不得不开始翻开了养生书籍,昨天读了求医不如求己这本书,才知道恐伤肾,恐惧大了也伤气血,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是肾脏的精力不足。原来情绪这么深刻着影响着身体健康,而之前的我缺从未觉察,坚持腹式呼吸法,能真正达到补肾的效果。现在坐在座位上,就来几个腹式呼吸吧,一点一滴的去行动改变。还有推腹、跪膝法、金鸡独立、梳头等等,养生也没有那么困难,大道至简,先把手边能做起来的行动起来。
觉察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保持好心情、每天多多少少养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