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一句说得很好,努力其实是一种制造“因果”的过程,同理也如生育。
在主动行为下,你的“努力”制造了因,那么当然想着是要期待一场果的,如果你够执着,够勇气,不怕挫败,一次次去制造,才会是有了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但我们只能在自己的能力之下,自己的意愿之下,尽最大能力制造能造出的“因”,因人而异,也许不是高质量,高效率的“因”,同样,也完全不知能否出现预期中的“果”,现实中,绝大部分的因果相互没有发生链接,石沉大海太是常见,微小可能下,产生了果但不如预期,甚至发生不同程度的偏差(好心办坏事)。
那么人所做之事,所计划之事,所策略之事,何尝不都是想着以因带果吗?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个又一个因果?你可以说期望中的果很少出现,但因果并不少见,早上贪嘴多吃的包子,下午就让你胃疼上半天,大大小小,漫天的因果。
因果多了,也就是一个人走的路多了,年纪够了,总结之下,自然有了些相应的经验,于是就又有了那句“见路不走,即见因果”,正是摸到了些许规律,自然不会在早上再去贪嘴了,那包子再好,不是我能吃的了。
当然,因着个人的勤奋,对因果规律有了些认识,这世间的路,想“得到”是不易的,可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得”,什么该拿什么不该拿,什么是你的,什么不是你的,认知深了(挨打多了),自然就懂了些,就从婚配来说,成语中的“齐大非偶”曾救一国,姥姥的话“大鱼小鱼串不到一块儿”,可以保佑孙辈安稳顺遂。
耍过了很多小聪明之后,渐渐懂了,真大聪明、大智慧是“舍”中见真,“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是句笑话,当真可就不好笑了,与书中相识的大家伟人们,都在“舍”中成就了超脱常人的成就。而经过岁月成长成熟的人,也在见路不走中,感受着自身人生真谛,修葺自我魂灵,以达到更多的舒适安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