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 不该是我们的挡箭牌。
我们沿袭了父母的言行模式,了解原生家庭,看到了自己从原生家庭延续的东西,是一种自我疗愈。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推给原生家庭,懂得接纳并成长才是改变的能力。
未曾看到影响便已经深深地把自己的模式扎根在心底,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力量。
大学的一个同学,成绩优异,身材高挑,家境也很好,就是出门坐个车都能被搭讪的那种类型,这样的她身边从不缺乏追求者,但是那么多优异的男孩她一个也没答应,那时我在想,她能看上的人,那得多优秀啊。
但是毕业后,再联系,发现她交往的男朋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无论长相、身高、学历和工作和之前追求者比起来都算不上优秀,甚至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后来,和朋友私下聊天得知她父母离异,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父亲,父亲不照顾家里,而自己每日看着母亲的抱怨,因为同学父亲是很优秀的,长相出众。但就因为整日看到父母的婚姻,看到母亲的抱怨和偷偷地哭泣,她慢慢对太出众的男生没有了什么好感,甚至开始抵触。也许平凡的男生才会让她有安全感,最朴实的感情才她最需要的。
我们所有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都来自童年父母之间互动的延续。
在原生家庭缺失的部分,我们会在成年后加倍补回来,甚至代入自己婚姻家庭、生活和工作当中,给自己带来困扰。
工作学习当中,接触到原生家庭,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模式延续于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了去成长的力量。但是这并不代表你所有的不好的模式都可以推给原生家庭的。
身边有位朋友因自小失去父亲,跟随母亲一起长大,后来母亲再婚,她和继父关系不好,矛盾不断,中学辍学后便独自南下打工,朋友心中既有对家庭的渴望,渴望被爱,有一个好的家庭,但又有害怕,怕自己得不到,自己得不到好的家庭,怕自己像母亲一样。最终,她如愿和男友结婚,生下孩子后因两人关系越来越差而最后离婚,看到她的状况我想起了她现在的孩子,这场婚姻最大的伤害者是孩子,父母是她的原生家庭,她从小体会不到父母的关爱,而在关系中自己摸索成长,像她的母亲一样。这就是一种延续,错误的延续。
朋友接触到心理学,了解原生家庭后,把所有的错全部推到自己原生家庭,她自己一直都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她抱怨母亲,抱怨自己的婚姻,觉得自己原生家庭没有给到自己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导致今天她的 婚姻的不幸,她没有看到自己已经又是一个孩子的原生家庭了,此时此刻她也是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是继续父母的方式还是看到自己的模式而做出改变这是每个人的选择不是每个人的选择,我并不赞同她的看法却也没有提起反驳,只为顾及她的感受,有些事情终须自己领悟。这个所谓的原生家庭,仿佛成为她的挡箭牌。
我们跟原生家庭的关系,同时也肩负着作为一个原生家庭的我们能给你孩子带来什么 想要孩子的孩子重复自己的模式去循环痛苦的经历吗? 如果不想那我们就必须做出改变。
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自己不要成为像父母一样的人,但最终却成为了父母的翻版。那些不去重建的东西,终究会伴我们一生。只会随着年龄增长延续给我们的后代 ,这条自我成长的路,终究不完整。
面对伤痛,习惯性的给自己形成保护伞,不去承担,而永远把原生家庭的错推在前面,这没有任何作用,要承担的,终要面对,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也许更好的从自己的原生家庭模式中脱离、斩断负面的锁链,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模式系统。这条路必定困难重重,但是只要走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