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儿外,还有几位老师:其中两位主任医师,一位姓徐,他不怎么跟我们交流,印象已经不深了,另外一位姓王,很有亲和力,而且是我们的大课老师,留有深刻良好的印象。
我叫这位王主任为大王老师,因为前面写了一位小王老师。喊主任有点隔阂的感觉,喊老师,距离就近了。
大王老师个高,偏瘦,一笑额头就有三道纹还有一点酒窝。我们一喊他:“王老师!”他就停下来,笑着大声答应:“欸!”然后就问我们在哪里,怎么样。
在儿外的时候,他一周就查房一次,在门诊和手术室比较多。他也不反对我们去他门诊混。
门诊的诊室很简单,一张检查床,两张桌子,我们就站他身后看他问病史,体检,写病历。
一天他的门诊来了一位新手妈妈,面容悲戚,王主任看着笑容就渐渐消失了。这位妈妈带着一个宝贝8个月大,通身黄得带点黑色,妈妈带了一堆的病历,摊在王主任面前。
我们翻看着病历,看看孩子,感觉不妙。不由得看向大王老师。
他跟小朋友逗笑了一下,眼睛对着小朋友笑,手轻轻地在小朋友肚子上摸了几下,然后遗憾地朝妈妈摇摇头,建议她去北京上海南京看看。妈妈也凄然地摇摇头,那时候肝移植做得不多,肝源也是问题。
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知道了那孩子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没有办法排泄,如今重度黄染,脾大都进入盆腔了。
那个妈妈后来还抱着孩子来过,她辗转很多家医院,都摇头,她哀求大王老师打开孩子的肚子,也许能找到胆管的盲端打开接上,可检查并不支持这个想法,谁忍心雪上加霜呢?
我看老师也愁眉面对孩子妈妈那张伤痛绝望的脸,看着小生命逐渐流逝,无能无力。所谓的理解是苍白的,妈妈所承受的苦难,不是语言能描述的。
不要问结局。
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站在我们大班的讲台上。他给我们上胃肠疾病,给我们讲述肠鸣音。他用手画着气体在肠内游走路线,嘴里发出一串“咕噜噜,咕噜噜”的声音,脸上有着笑意,额头是三道纹。
其实那时候第三四节课的时候,好多人已经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种声音了,教室里笑声一片。
再遇见他已经是十年后了。我去那里参加腔镜培训班,在手术室里看见了他。
那时候他穿着一身绿色手术衣,戴着蓝帽子蓝口罩,一看见那双眼睛我就认出来了,叫了一声:“王老师。”
他大声“欸”了一声,走进一点,对别人说:“就一会儿,我学生来了。”
问知我在哪里上班后,托我问候以前在他手下进修的一位外科医生,互相致意后道别。
回来赶紧转告同事来自王老师的问候。同事特别开心被老师记挂着。
大王老师,医德医风都好,师德师风也佳。
儿外的实习结束了,整个外科系统的实习结束了,恋恋不舍。随后就是心电图,内科系统,儿科妇产科。前路漫漫,我们斗志昂扬。
齐帆齐第六期写作营(2)字数1050字
累计22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