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回三个主角登场,揭开自由恋爱对抗包办婚姻的序幕,并抛下反吏制引线——贾语村。第五回则用幻笔(脂砚斋用词)给出三张底牌,见下:
——宝玉走进秦可卿房中,“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唐伯虎原画名为《海棠美人图》,并作有题诗,其曰: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曹雪芹以此点的是苏东坡,怎见得?苏东坡因由“海棠春睡”典故作诗《海棠》,其曰: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样,苏东坡配秦太虚(对联乃编造)而引出冯梦龙《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借以表达追求自由恋爱及夫妻平等的心声。
而且,借用故事开头诗交待“可卿”名字的含义。诗曰:聪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聪明不出身;若许裙钗应科举,女儿那见逊公卿。也就是钗可为卿,同样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
暗喻宝钗上位、黛玉薄命、宝玉重情义而心力交瘁,此乃主要看点。
“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暗喻探春远嫁异邦、迎春婚姻不幸,此乃次要看点。
“(秦氏)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
暗喻替湘云解除包办婚姻、为袭人牵线如意郎君,此乃从次看点。
——宝玉梦中在薄命司翻看着正册,“……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这效仿的是《推背图》,也就是先行给出女性人物的结局,如上是说秦可卿在家业鼎盛时因乱伦而身亡。曹雪芹在小说中,将女性人物归为三类,即:一是大家闺秀(十二钗为代表人物),二是小家碧玉(香菱为代表人物),三是使唤丫头(晴雯和袭人为代表人物)。如此这般,是要告诉读者,若不打破封建制,即使康乾盛世,女人命运又能怎样?无非像入了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小说人物而了此一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