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以拍拍歌活动导入(2分钟):描写游戏中的神态、动作,写两分钟,并用一分钟修改,至少修改一处。
活动二:人物描写探微(3分钟)。谈话:写人物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描写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做细致入微的刻画,使人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跃然纸上,另一条途径是将人物放在事件中,写出他们与人的交往,彰显他们的品质。今天我们学习人物描写。出示《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片段,学生阅读思考:从哪几个方面写父亲的背影,写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除此之外,人物描写还有哪些方法 归纳: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活动三、技法点拨。(15分钟)展示一至两份学生作文后评点,这篇作文写的是谁?你是怎么猜到的?抓住了哪些特点?如果猜不到,请思考问题在哪里?人物描写示例一:“他身材不高也不矮,满头的黑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弯弯的眉毛下面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嘴巴上面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身上穿着一套漂亮的运动服,手上戴一块电子手表,脚穿一双运动鞋。”——他就是我的同桌。(预设学生习作)
请思考问题在哪里?乍一看好像对同桌的外貌都写到了,但是如果仔细想一想,这个男孩具体长什么样子呢?我们好像并不明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众脸,没有特点。因而外貌描写切忌模式化、脸谱化、千篇一律。
所以成功的外貌写一定要; 准:要抓住人物特点,绘形传神,体现出人物的特征和所处的时代环境、社会背景。
人物描写示例二:一头油亮的黑发,睿智的眼里充满了坚定与自信,戴着一副无框的眼镜,刀削过的面庞满是沧桑,穿一件雪白的衬衫,很有一种领导视察工作的感觉。 --------- 陈俊宇同学笔下的曹克友老师
这位同学写老师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他的眼神,面庞,衣着,我们可以读到老师独特的气质:睿智、干练、坚定、自信和历尽风雨的沧桑。还可以读到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外貌描写不必面面俱到,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即可。 如: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鲁迅)
成功的外貌描写还要深:体现个性、显示灵魂,触摸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特质。
人物描写示例三: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这是打虎之前宋江眼里的武松,他气宇轩昂,一表人才,身材高大,体格强健,浓眉大眼,目光有神,谈吐不凡,力大无穷。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如果没有这样的外貌描写,后面的打虎就没有依据,无从谈起。
人物描写示例四:浓发、浓眉、浓须(“一”字须),神情严肃,让人联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诗句。 爆炸式的乱发(白发),白须,大鼻子,布满皱纹的消瘦的脸,凝望的眼神,都用凌乱的线条描绘。
夸张:学习漫画手法,将人物的特征放大突出,凸显人物的个性。
活动三、写作实践(10分钟) 观察同桌的外貌体态,完善片段作文,还可以适当加入语言、口头禅习惯动作,这样可以帮助别人更好的猜到你写的是谁?用两分钟修改。
修改建议:读一读,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描写有序。2、圈一圈出错别字并改正。 3、想一想:是否抓住特点,凸显人物的精神气质。活动四、分享点评(10分钟)
描写有序:先概括主要特征,再具体描写;从脸的上部写到下部;从主要特征写到次要特征。(一般从整体到局部,局部描写时从上到下。
第二课时
写作实践: 将人物放在事件中,赋予个性的语言、动作和心理,写他与别人的交往,彰显他的品质。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体察作文之以外貌写人物》教学反思
绵阳九中孙红梅
我理解的体察就是体验和观察的意思。接触到这个课题,我忽然想起在上一个年级,我们其实一直在尝试。
比如,2018年底,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从“洒盐纷纷”到“柳絮飘飞”,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欢呼雀跃。于是他们的笔下就有了那一组风雪的画卷……比如,那一次月考,一个男同学因为晚上打游戏在考场上居然睡着了,那一次的新闻特写,许多同学用无比幽默的笔调给予了善意的批评和辛辣的讽刺!从此以后居然不敢有人再在课堂上睡觉。比如他们常常将父母,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诉诸笔端,因为写得太过于惟妙惟肖,常常被分享,被转载,让办公室的老师啧啧称赞,开怀大笑。董月写唐老师的那篇作文巜吾爱吾师》还获得了“涪城区第四届欧阳修文艺新苗奖”。
还有那一次郊游,那一次运动会…那时候脑海里还没有体察式作文这个名词。只是本能地觉得,作文应该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从耳闻目睹的情境中汲取写作素材,把学生引领到生活中去,引到大自然中去,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从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同时解决学生写作资源匮乏,常常陷入“无米之炊”的困惑,让学生在读写中成长。 一句话:语文就是生活,做文就是做人!
《《体察作文之以外貌写人物》以拍拍歌导入,让学生自由观察,自由写作,描写探微,复习学过的人物描写知识技法点拨,三个阅读片断。层层深入,抽茧剥丝。引出了写作技法,人物要深要准,并且可以对特点进行夸张。写作实践,分享点评,通过观察,写作和分享点评,写作落到实处。
比如:1.董月笔下的物理老师——唐老师这位老师像穿了一身充气服,用他的话说就是“我质量比较大。”冬天的早晨,天蒙蒙亮,就可以看见一坨黑色肉球在走廊上“滚动”。如果只看外表,他绝对是令人胆怯的。首先,他那庞大的身躯就足以震慑到我们;其次,是他那凶神恶煞的眼睛,大发雷霆时从眼底流露出的愤怒,让人心惊肉跳。点评:董月是个敏锐的孩子。她写的唐老师很有冲击力。他写人物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唐老师富有个性的体型和眼神,写出了老师的严厉。联系董月的下文可以知道她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方法。
2、 曲靖笔下的班主任——王老师秋风轻轻拂来,阳光显得格外耀眼。教室里吵吵闹闹,一片狼藉。只见你扎着低丸子头,穿着一袭长裙,精神抖擞,款款而来。脸上还稍微带有点婴儿肥,看上去更加和蔼又亲切,但是——万万没想到你竟如此的严格。点评:曲婧这一段文字,写出了王老师的知性美。王老师既有教师的干练又有女性的温柔亲切。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3、 陈俊宇笔下的曹老师一头油亮的黑发,睿智的眼里充满了坚定与自信,戴着一副无框的眼镜,刀削过的面庞满是沧桑,穿一件雪白的衬衫,很有一种领导视察工作的感觉。点评:陈俊宇同学一定是带着尊重和敬意来写曹老师的。通过老师的外貌,写出了老师独特的气质:有睿智干练、坚定、自信,也有历尽风雨的沧桑。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4、 曲靖笔下的付建林他,拥有一头乌黑的蘑菇型头发;他,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笑起来眼睛会眯成一条细线;他,还有两个小小的酒窝,大笑时露出洁白的牙齿,不禁让人看得发呆。点评:抓住了同学富有特色的发型和眼神,用活泼俏皮的语言写出了一个调皮而又不失可爱的同学形象……
但,这次作文的却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完美。首先,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写人物时依然抓不往特征。或者眼高手低,写出的同学个性模糊或者语无伦次。比如,分享环节,最初的分享与模特是基本吻合的,大概进行到第四个分享,一个男同学站了起来,他的文字听起来很是幽默,甚至觉得他写得相当有特点,但等模特站起来,就有些诧异,怀疑自己看花了眼。 这其实暴露了学生写作的一个缺陷,假大空,喜欢跟风,夸大其词,而忽视了写作的根本,拒绝浮躁,脚踏实地的观察。写人是允许夸张的,但应该夸大人物的特点,而不是无中生有,胡编滥造,文品也是人品啊!所以,想仅凭一两节课写好体察式作文是办不到的。应该让体察的观念深入人心,让体察成为一种习惯,贯穿作文教学始终。
其次,很多同学写一个片断往往能够精彩,却不懂得该如何将他们放到事件中,让他们成为文章的眼睛。比如巜晒晒我们班的牛人》,2021级17班许多同学理解的牛人,却令人大跌眼镜,他们写的是这个同学上课爱睡觉,为什么成绩能那么好呢?牛!这个同学一语不合,居然能跟同学动起粗,发起飙来,这脾气,牛!完全背离了设计这个题目的初衷。 一方面,是学生不会审题,不懂得抓题眼,对出题者的意图不甚了然,不理解牛所传达的审美意蕴。或许,这也提醒我们,常常,我们教育学生往往着眼于技而忽略了道,这也是体察式作文给我们最大的考验,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宣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但生活却是错综复杂的,更需要学生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灵,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的眼高手低还由于长期让写作和生活脱离,将应试作为写作文的唯一目的,师生为应付考试去做一些看起来亮晶晶,实际上假惺惺的应试文章。不仅让写作忘记了初衷,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伤害的不仅是学生,还有中国的教育。让学生去观察去体验生活,抒真情,说真话,或许正是为当下作文教学式微开的一剂良药。这也是提倡体察式作文的意义所在。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必须将将体察和阅读结合起来。体察和阅读是写作的两翼,只有两翼并举,学生才能在读写的道路上越飞越高,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