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的最后一天,屋外的太阳甚是诱人。在妈妈家吃完午饭便带着儿子和小侄女去我曾经生话的齿轮厂闲逛。
图片上的干打磊房子是我20年前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一个窗户就是一家人,当年我们从潮湿的平房搬到这不足20平米的二楼,都欢喜得不得了。房间干燥通风,柜里的衣服和厨房的花椒辣椒再也不发霉了,只是没有卫生问。
现在仍然没有,解小手可以在厨房下水道处解决,大手就只能在罐子里。那时每家每户早晨第一件事就端着尿罐下楼到公路对面的公共卫生间,有时楼下坝坝有端着碗吃早饭的邻居,但是大家都不在乎,也没人捂着鼻子。因为大家都习惯那种环境,觉得都是非常正常的事。
我和儿子讲述这些往事,讲述我们那一代人的厂区生活,儿子听后觉得不可思议。
过去20年了,房子虽有些破旧,但一点没有变。只是,房子的主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光阴易逝,物是人非。
要不是因为当年厂里效益不好,可能我也没有勇气辞职,没有机会体验丰富多彩的人生。
我离开后厂里效益好过几年,最近几年又不好了。或许这也是这些老房子得以保留下来的原因。走在当年熟悉的厂区路上,到处都是满满的回忆。
从89年考上技校到99年正式辞职。青涩的记忆都在这些熟悉的小道边,石梯上,拐角处。这里曾有我技校三年和同学结伴上下学边走边聊的青春背影,也有工作后夜深人静时,一个人骑着自行车飞奔回家的形单影只。
厂区人的生活大部分都是非常简单纯朴的,他们安分守纪,知足常乐,生活悠闲自得。这周是早班,下周是夜班,每天按时上下班,最关心的是自己那180个工时的工作任务。如能提前完成,有极少数人会再努力挣工时拿加班费,而大部人都不会再挣,或搓两把一角二角的岗上花,或约上朋友爬山踏青。
在我工作的九十年代初,厂里效益还不错。父母都是厂里当工人的,子女百分之九十都会进入厂里工作。有极少数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会离开厂里,走向更广阔的远方。还有就是特别调皮成绩太差的孩子眼巴巴考不上每年一次的招工,也踏不进技工校的大门。然后就游手好闲,在家啃老。
当年厂里技工校主要是为本厂职工服务的,本厂子弟不需要太好的成绩都能考上。而社会上其它单位的孩子要想考上厂里的技校是非常的困难。几乎是当时通过毕业会考而升中专师范落榜的优等生。所以全校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是本厂子弟,只有百分之十的孩子是外单位考进来的。
后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一次次变革,厂里的效益也动荡摇摆。随着私家车入户千家万户,重型大卡车技术革新改朝换代,从汽车烧油慢慢被新能源取代。
厂里的效益每况愈下,临近退休年龄的工人被迫双解离开岗位。年轻一些的见事不对赶紧撒退。在八九十年代曾经辉煌一时的工厂终将走向衰败和没落。
我眼前的这一片片家属住宅区和黑压压的那片厂房,在不久的将来终将慢慢消失殆尽。或许将被建成漂亮的小区,也或许被外来新新行业取代。
一代代綦齿人随同这片土地,终将完成自身使命,退出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