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客厅的灯坏了。这灯用了多年,送去修理已经没有意义。忽然想起亲戚曾经送过一个灯,一直没用过。我于是找出来,尝试着依照说明书去安装,但随后发现需要用电钻。家里没有这种工具,我于是分别联系了厂家和售后。可打了几次也没人接电话。没办法,只能自己找了。我开始在小区附近转悠,碰运气。
在小区后面的一条小巷里,我碰到了给我家装过窗帘的师傅。闲聊中,窗帘师傅说可以帮我问问。
第二天上午,窗帘师傅打来电话,说他的一个亲戚可以帮忙安装。我一听乐坏了,谈好价钱后,就等着师傅上门安装灯了。
当天下午,窗帘师傅的亲戚小王师傅到了我家。他是个有些腼腆的小伙子,刚到北京不久。他先看了一下安灯的位置,随后管我们要了一些旧报纸,铺在了地面上和茶几上。一切盖好之后,才爬上梯子,开始工作。要安装的灯有很多装饰物,它们需要一个个挂在灯架上,很费劲。大约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客厅里的灯才安好了。
小王师傅把落满灰尘的报纸卷走,并把客厅的地面也打扫干净。我原以为安装灯是个很容易的事情,没想到这么复杂和耗时。于是在结账时,我多给了小王师傅一些钱,但是小王师傅就是不要,硬是把钱塞了回来。他对我说:”我叔(窗帘师傅)说了,你们是好人,这钱我不能要。“
我听了这话有些莫明的感动,但心里又像被刺了一下。
记得上学的时候,学校课本里歌颂的都是工人和农民兄弟。不知从何时起,这个群体似乎被人们遗忘了,媒体报刊上的焦点人物变成了各色明星。他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成千上万人的心。他们的绯闻吵得沸沸扬扬,人们甚至为了这些绯闻形成了几派,在网上打嘴仗,闹得不亦乐乎。
可当提到农民工的时候,人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嫌弃,鄙夷和冷漠。在地铁里,在公交车上遇到背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时,人们像躲瘟疫一样,站得离他们远远的,有些人甚至会对他们出言不训。在马路上看到农民工,一些人会皱起眉头,觉得他们破坏了城市的形象。
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通向四面八方;一座座高架的高速公路连接各个城市,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可曾有人想过,这一切都出自农民工之手。
为了建造美丽的城市家园,他们在烈日下辛勤劳作,挥汗如雨;他们用长满老茧的双手在异乡的土地上创造着奇迹;他们吃着廉价的食品,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用结实的身体努力拼搏着,而挣到的薪水却是低微的。
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城里的人却总以主人公的姿态,带着优越感看待他们。他们衣服的脏与旧遭到了城里人赤裸裸的嫌弃与歧视。
人生来平等,不分地位,不分贵贱,不分种族。平等的缺失是目前我们这个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这源自人们的内心。
消除歧视,建立城乡一家亲的平等关系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个人应该从自我做起,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