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时节,寒气逼人。
每当夜幕降临,连流浪猫都早早躲进引擎盖,仍坚持营业的只有路边讨生活的商贩,不怕冻的淘气孩童,和占据各大商圈的广场舞者。
就冲这份风雨无阻的坚持,不畏世俗的朝气和活力,我也要尊称她们一声舞者。我家附近有三个规模较大的广场舞团,按照舞力值给他们排了个名。
舞力值:NO.3
小区西面有个迷你商业街,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开啥啥倒闭。视野开阔,地广人稀,是跳广场舞的绝佳场地。这支舞团多数是本小区居民,没有组织,好在离得近,出勤率倒也不低。她们的舞风令人捉摸不定,时而是软绵绵的老式情歌,时而是潘天王乱入的嘻哈说唱。
最早有个比较会跳的老太太带头,她的舞感很好,抬头挺胸,笑容舒展,动作也十分优美。她常年占据C位,不过很少指导身后的学员,搬走后一下子群龙无首,几个第二排的阿姨对C位跃跃欲试,却常常因为选哪首曲子,节奏快或慢而产生争执。眼看着这支舞团岌岌可危,总算又来了位带头人,她不仅自己跳地好,还时不时停下来讲解几句。
这支舞团营业时,不少小区出来遛弯的大人孩子也会加入进去,虽然不够整齐,倒是跳出了浓浓的邻里情。
舞力值:NO.2
离我家两站路有个邻里中心,是附近最大的商业区。中心门口有块小小的场地,常年被广场舞占据,这些舞者来自周边多个小区,声势浩大,规模惊人。
她们的环境最是艰难,本就不太宽裕的地方,挨挨挤挤的商贩见缝插针,大蒜生姜鸡头米,叫卖声此起彼伏,空气中混杂着炒饭炒面炸鸡柳的香味。这块地盘还被商家划出一点做小孩生意,各式闪闪发光的玩具车,带着噼里啪啦的音效横冲直撞,发传单的打工人也在里面穿梭着凑凑热闹。
舞团的战斗力很强,舞者们的心也很齐,每天早早便用大墩子把边界划出来,以防小商小贩和电瓶车乱入。她们跳地也颇具规模,隔几天会有个年轻的舞蹈老师来指导,老师青春洋溢,修长的手臂舞起来,像一只美丽的天鹅。每到中场休息,舞者们就会围上去向老师请教,虔诚地像个刚入学的孩子。
就为这份夹缝生存的坚韧和毅力,加一分。
舞力值:NO.1
比邻里中心更远的地方还有个舞团,因为不挨着商业,鲜少有人过来。这个舞团跳的是精心编排过的双人舞,动作利落,节奏跳跃,好看又好听。不同于别的舞团只是搭伙凑份子,他们更像一个小社会,每天上演着小剧场般的爱恨情仇。
领舞的是个中年男子,低调又不张扬的中分头像假发一样服服帖帖,扬起的下巴,挺拔的背脊,紧俏的身形,颇有几分风流倜傥。他的舞伴也是个佼佼者,每天穿不一样的裙子,踩着高跟皮鞋,时而披散头发,时而绑个公主辫。每当跟领舞转起圈圈,她的脸上就会露出羞涩的笑容,而一曲终了,领舞却总是迫不及待松开她的手。
舞团里有两个阿姨,一胖一瘦。瘦阿姨爆发力十足,跳地用心又用力,小腿都崩起一条条青筋。她对动作十分执着,总是责怪胖阿姨跟不上节奏,而胖阿姨显然不如她有热情,偶尔打哈哈,偶尔恼了想散伙,瘦阿姨不放她,貌似她也找不到别的舞伴。
还有一对,是个老大爷和比他年轻的阿姨。老大爷明显体力不支,却又不想扫了舞伴的兴,跳一半就退出来,扶着栏杆掏出块手帕擦擦汗,喘口气,不一会又加进去,如此往复,励志又心酸……
三支舞团,各有特色,你pick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