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莹妞昨晚分享的计划与复盘,手绘版PPT不错哟,越来越优秀啦。
与莹妞认识很久,一起在杉树里见证彼此的成长。昨晚分享的计划与复盘是那么的熟悉,仿佛又拉回到了当初曾博在讲授时的场景,感谢那时的自己就接触到了复盘思维。
提到计划与复盘,就一定会提到企划思维。前期如果目标不清晰的去做一件事,事后复盘着实痛苦。
没有企划思维的复盘,是没有灵魂的复盘。
这是我今天一天最大的感受。作为承办方,为期两个月的项目结束了,想着写个总结为之后类似项目做经验总结,然而,两天下来,洋洋洒洒写了6000多字的结项复盘,和领导也讨论过,让人着实不是很满意。原因在于,起初草拟项目的人并未想清楚所要达成的清晰目标,而我这个半途接手进行补救的人总结时吃尽了苦头。
在回家的地铁上也沉思了很久,结合昨晚莹妞分享的内容,重新回顾了一下复盘。
复盘,原本是一个围棋话语,在下棋过程中和之后在脑中模拟当时落子的过程,进行重复的尝试,并且主动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下一步应该怎么规划,才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后面被大家演变成一种思维。而复盘思维就是对已经做过的事或已经结束的事,再通过回忆当初的情境,分析当时的做法以及结果,总结做的好的和不足的,找出经验、规律及优化的解决方案,以供后续参考。
重新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复盘思维?
主要可以是以下四步:
回顾目标——重演过程——分析原因——总结规律,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1.回顾目标:在开始的阶段,我们要去理解当时的目标是什么?期望是什么?并且找到可衡量的标准(smart原则)。
2.重演过程:对照当时的目标,不断回顾当时的场景与过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3.分析原因:跟最初的目标相比,有哪些不足与亮点,分析其中的原因,找到其中的教训与经验。
4.总结规律:包括有哪些新的做法继续进行,哪些做法下次要尽量避免,哪些做法是需要有找到更合适的、更恰当的方法,同时制定下一步计划。
最后,和大家共享一本关于复盘的书:邱昭良老师的《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期待今后可以做到时常复盘,不断精进,一起共勉。
因为有用才有用,没用就没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