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准备午休,看到了妹妹的消息,她问我在上班吗,我问是想打电话吗,她回复是的。
在一起生活久了的人,会下意识时地觉察出对方的情绪。于是,我找到了一个角落,听她说话。
高考结束,老高三奔赴远方,她们开始换宿舍。新入住的宿舍与之前相比,诸多落差,比如没有阳台,比如寝室人数变多,比如空调不是新的,比如卫生间不干净……一堆问题,妹妹在电话里哭了,说要租房子住。
我说:“你太小,出去住不太现实。其次,说不定外面的房子还没宿舍干净安全方便。”她也知道,放假的时候去过同学的房子。
一开始的设定便是顶配,再怎么变化,都是下坡路。
我问:别的小朋友有这么大的反应吗?
她说别人没有。
我说:你有想过自己为啥吗?
她说可能心情不好,昨天搬东西弄到了很晚。
我接着说:既然学校的环境不能改变,那么我们就自己去改变,买点好看的壁纸之类的,装饰装饰。
/ 环境是客观的,客观的存在是僵硬的,然而人是柔软的存在,可以变换心境,可以创造环境,可以依托环境并不依附。/
到最后,妹妹的声音变得轻快,她说快到妈妈生日了,问我准备什么礼物。
最近,卢昱晓的父母多次刷屏,她的妈妈说昱晓毕业后就感觉自己失业了,挣钱让她在国外读书感觉很幸福。
把家里的房子装修得很漂亮的发小说,房子大不大、好不好看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和和睦睦的。
我狠狠地点头。以前我会觉得有钱很好,烦恼会很少。可是钱很快就可以攒到,唯独有“部分爱”是没有办法自己给自己的,爱才是最珍贵的“稀缺品”。
我属于独立的一卦,妹妹与我相反,她可以和爸妈腻歪,话很多。因此,我和她聊得很多。有时候我心情不好,她一语惊人“大家都很忙,自己开心就好”。回家前,我会给她发消息把房间打扫一下;她想看电影,我会给她钱;她拿不准的事情,比如感觉有个男生喜欢自己,还有女生卫生方面的……她都会和我聊。
很奇怪,我这么一个不喜欢被打扰的人却觉得很充足,这大概就是卢昱晓妈妈所说的“幸福感”。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小到现在,爸妈买零食都是双份,并且做家务也是两个人分工,初高中放假的我,会买很多吃的回家。后来,妹妹上初中,她给我带零食,零花钱不多的她说好几天没吃都攒着给我买。在外面吃到好吃的酸辣粉、蛋糕也会打包一份……
有些人走了二十年才看到了爱的触角,有的人生长在阳光下。没关系,不就是多走了一段路,好看的晚霞也曾陪伴夜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