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下班回家,爱人说要去医院看望公公,我随口说了一句有怨气的话:去陪床吧,反正你回家也是聊胜于无。他随后的一句回复触发了我的情绪开关:都是我不好。这一句话似乎点醒了我,一边准备着晚饭,一边思绪万千。
自从结婚以来,我们经历了无尽的争吵,都是我对他不回家、不顾家行为的控诉和指责。前半生仿佛都是我和孩子相依为命的记忆,鲜有他在场的画面。等到孩子上大学,我开始学习心理学,走上自我救赎的道路。找到原生家庭被忽略的内在缺憾,慢慢学着爱自己,依靠自己,涵养了一些心理能量。当我不再对爱人抱有期待和要求时,他或许拥有了一些中年的成熟和担当,或许是发现了家里氛围宽松了、挑剔减少了以及我本身变得平和等等诸多不同,总之他有了一些回归家庭的言行和表现。我也常常因此而感叹自己苦求不得的东西,竟在不求不争之后自然降临了,真是应了许多哲人有关顺其自然的真理。这是我人生的一大收获。自此以后,我的生活比起从前,似乎正常了很多。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也总是心怀感恩,觉得能拥有现在的生活就应该知足了,不能再奢求太多。但是听到他一句“都是我不好”,我才瞬间惊醒:我失去的太多,也害怕再次失去,不敢要求太多,于是深深压抑了我内心在情感方面的需求。纵观我现在的生活,爱人早饭后去上班,晚上基本是临睡时甚至我睡下后到家,说上几句话,其余时间几乎都是我一个人生活。我看书,听音频,写作,散步.....,每天大部分时间也觉得很充实。但是我内心时常也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渴望有个人可以陪伴,一起买菜做饭,一起散步聊天,一起看个电影......。但这样的生活寥寥可数,大部分时间我只能与孤独为伴。暑假有孩子在,遮盖了这个问题。随着孩子开学,我发现孤独感再次有了可乘之机。本来不太爱社交的我为了避免生活的单调,曾经刻意为自己做出参加读书会、与朋友聚会等安排。但最近我发现对读书会和朋友聚会都缺乏热情。其实我并不是找不到事情做,相反我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我的生活并不缺乏丰富的安排,看书、烹饪、养生、散步、骑行等等,时间都不够用。但是恰恰这些丰富的内容中明显缺失的那一部分——爱的陪伴和滋养,我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人往往对已经拥有的浑然不觉,但对缺少的东西常常陷入执着和渴望。可是我又为自己解释:我在情感上有需求很正常,我没有错,问题不在我,我只是一个看重精神生活质量的人;爱人只要有心,完全有条件兼顾家庭,工作忙并不能成为他忽略经营感情的借口,但他却把重心几乎放在工作上,忽略情感需求是他的问题。
脑海里翻滚着这些念头,想到伤心处,我就痛快地让自己哭出来,尽情宣泄委屈和怨愤。我把我所有的感受倾倒而出,发送语音到他的微信上,做了一个痛快的倾吐和控诉。前半生的经历在头脑里又过了一遍,后半生的远景似乎一眼望到头:要等到临近退休,还不知道能不能等来一个相依为命的伴儿,或许我要做好长期一个人生活的准备。联想这些未必不是杞人忧天,貌似我成了一个害怕孤独、渴求爱人陪伴的空虚女人。我不想再怀疑、打击我自己,因为感受在那里。我更愿意解读为我正在艰难地想要做我自己。带着原生家庭留下的缺憾,充满渴望地组建起属于自己的家庭,自己也充分给予和奉献,同时也得到需要的爱和理解、支持、陪伴,弥补和治愈被忽略的创伤。但现实是我过成了一个人,总是被告知加班、看父母、朋友同事应酬等等,永远是被牺牲和忽略那一个,总是被说服等待那个“工作调动就好了、再过一阵就闲一些了”的时刻到来,却从来没有实现过。是啊,此时我确实认为:都是你不好。所以,应该是我被共情到了,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让自己崩溃一回吧!放肆地哭一回吧!
爱人在很晚的时候回到家,表态中有一句“灵魂的拷问”,力证自己醒悟的深刻,并表示用行动来证明自己会有所改变,表态可谓无可挑剔。其实早在他回家之前,我把所有的情绪都倾倒出去以后,就感到了异常的平静。我知道我郁积了太多的需要表达但却被自己压抑的东西。我过度地检省自己,让自己积极、自律,要感恩知足,不要索求太多,但与此同时,也过分压制了本性中正常需求的东西,导致我不能做真正的自己。
生活终究会从热烈转为平淡,也许我一个人的生活依然是常态,而我其实知道自己过得并没有我说的或我想象当中那么糟糕。但这不应该被解读为平淡生活的调剂,或者是空虚生活的无病呻吟,最可贵的是我此刻比从前更加了解了我自己。我看到我所要走的路,正是把活在别人眼中、评判中的自己一点点拉回来,试着看到她,问问她“你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别人希望我做什么、怎么做。
所以,这一次激烈的爆发算是有它正面的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