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老话,为什么我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缺失了一些关键步骤。
知识没有用,因为没有用
朝闻道,可你没有去使用。(难道直接夕可死?)
知识还是那个知识,你也还是那个你。你们没有发生链接,它没有融入你的知识体系,思维方阵,更没有升级你的认知,变成你的一部分。
老一辈有句话没错:学了知识,就是你的,别人抢不走。即使你处于孤立无援,没有身外帮助和资源的时候,你还有知识。前提是你会使用,懂得运用,会活用。
知识的运用分很多场景,可我们常常把知识框在了我们学习它的时候那个场景,而忘了在日常生活中其他场景和其他关系中都可以进行。
这几天我在读人本主义的书,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提出的关于创造性的部分,当我学习到它的时候,几乎是纯纯的理论,唯一场景是心理咨询,可以延伸至生涯咨询。可它挺难记的,我不想死记硬背。
我要怎样把它记住?答案是,从我熟悉的场景开始。
我最熟悉的,最能让我谈起来兴奋的场景是,我和我家小朋友在一起。所以,首选的场景是亲子关系。把创造性的两个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和我日常与小朋友互动的行为进行匹配,是否需要修正,修正的方式,期待的结果,观察小朋友的反馈。
这就是运用的过程。
当你尝试着,学会了在另一个场景中运用,解释或行动,你就会持续地转向另一些场景。一开始笨拙,有了点进步后又会有倒退和停滞,然后有了飞跃……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运用自如这个结果就可以练出来。
你无法通过同样的做法来获得不一样的结果
改变是什么,是和以前不一样,和以前你的行为不一样,和以前你所拥有的东西不一样。
可我们似乎只是把改变等同于后者。获得了以前没有的成果、薪酬、感觉、标签、抬头,变成了一个不一样的你。问题是,这些是结果,你先需要行动,付出努力,才会出现结果。
学到了新知识和新道理,希望获得结果,却忘了我们跳过了中间的行动。 所以,不要忘了行动。
然后,会带来有所改变的结果的行动,是和以前不一样的行动。 你无法通过同样的做法来获得不一样的结果。和以前不一样的行动,来自于对新知识的运用,对新技能的实践。
要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要尝试不同的方法,你会面临不确定性,感觉笨拙,想逃回舒适区避一避。这些是正常反应,改变是反人性的,它会带来一些痛苦,能直面,能越过,你就发生了改变。
因为有痛苦,所以达成改变的人是少数。
你无法用导致问题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得到的课程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无法用你的思维来解决这种思维形成的困局。
你的思维以及你的专业,其实有一个悖论。你在某个方面越专业,你越容易碰到任何问题都用你的专业思维来解决,因为这是你的自动思维嘛。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一个问题是由于这种专业思维而造成的,你如何解决呢?越专业,就越难以跳出自己的思维盒子。
这个时候,需要其他人。
古典老师提出的思想夜宴就是各种思维激荡的场景。你需要其他思维来帮助你跳出自己的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