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LUN ,加入你有10块盘做RAID0有20T的容量,我们需要把这20T容量分配给不同的服务器使用,这就是创建LUN
容灾备份
备份:指将文件系统或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加以复制;一旦发生灾难或错误操作时,可以方便而及时地恢复 系统的有效数据保证业务正常运行
容灾则更多考虑的是当数据出现问题以后,我在不考虑业务出现中断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的恢复业务。
备份结构—LAN BASED
基于LAN的备份,把已有的备份结构和业务结构融合了一起,它可以用同样的LUN去承载业务,也可以用这个LUN来承载备份数据,这就意味着它不需要搭建新的备份结构
缺点在于 当业务出现问题以后,要做备份的时候,它既要完成业务侧的数据处理也要完成备份侧的数据处理,这样就会导致整个LUN的业务受影响
备份结构—LAN FREE
主要应用在SAN的存储架构,因为SAN有自己的专属网络(FC,IP SAN),业务和备份业务是分开的,业务侧走上层的LUN 走业务的分发和处理,下层的FC网络(存储侧网络)单独来完成备份
优点在于所有的业务都走上层的LUN 备份单独走下层的存储网络,两侧不受影响
缺点就是下层的存储网络需要搭建。
目前已有的存储的结构特点
将一份数据通过网络备份到另一块磁盘上
缺点是成本高,需要搭建新的存储介质 花费磁盘
备份速率慢,磁带写的时候是顺序的读写
虚拟磁带库:内部通过机械硬盘或者其他的硬盘或者廉价的一些硬盘组成在一起然后通过磁带的方式来模拟这个数据备份。
成本比D2T更高,比D2D更低
目前比较多的
通过磁盘将数据备份到虚拟磁带库,在将虚拟磁带库数据备份到物理磁带库
在做数据备份的时候,要注意以下6个要素:
1、数据类型 (主要是注意哪些文件需要做备份,数据库文件,文本文件等)
2、备份介质 (备份过程中采用哪种介质作存放,比如磁盘,磁带,物理磁带库)
3、数据类型 (采用哪种方式去作备份)
4、保留时间 (数据的保留时间)
5、备份周期 (备份过程中需要在什么环境下去做备份,是每隔一周还是一个月)
6、备份类型(也叫备份窗口) (备份过程中从什么时间点去完成备份)
备份类型:
每一天或每个备份时间周期点都要做一次全局的数据导出
占用的存储资源高,周期长,存储的数据大
比如周一做一次全局备份,周二就只做数据发生变化的那部分的数据备份以此类推
备份所用存储资源少,存储资源效率更高
它的磁盘利用率是最高的,业务量也是最少的,它每一次备份都会跟前一次做对比。
第一次是全备份,周二周三会跟前面的作对比,找出发生变化的数据块
这样磁盘利用率高,业务量少。
大多采用的是差异性备份。+周期备份
容灾
容灾比备份级别高
衡量容灾备份的指标: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恢复点目标
恢复过程中,数据可丢失率,值越小越好
RTP (Recovery Time Objective)恢复时间目标
从发生容灾到完成容灾的时间点越短越好
七个标准化的容灾级别:
存储高级技术介绍
磁盘坏道检测技术与修复技术
检测磁盘坏道的方法:
读写失败自动分析:
硬盘读写失败发生时,存储系统会根据系统当前状态,硬盘当前状态、IO失败信息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该次读写失败原因是否为硬盘坏道。
磁盘介质主动扫描:
利用硬盘空闲周期检查磁盘介质,检查过程中发现磁盘坏道,直接进行修复,避免累计错误,当检测到磁盘进行读写时,会自动停止,当检测到读写停止时,会从断开的扫描点继续进行扫描
磁盘健康分析技术
采集网上磁盘运行状态信息并将其回传至服务中心,建立起磁盘信息数据库。以及磁盘健康分析模型。通过该模型对现有磁盘进行健康分析以及诊断。
磁盘预拷贝技术
当磁盘的损坏达到我设定的一个门限值时,后台立即启动数据从即将失效的磁盘预拷贝到热备盘,同时向管理员发送预告警。
读写性能高
重复数据删除技术
主要应用在备份的场景
四个维度:位置、时刻、粒度、范围
性能高采用在线,性能低采用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