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疆农业大学的一名教师,生活在乌鲁木齐,很荣幸参加了今年自治区和学校组织的“百名教师家访”活动。如果没有参与这项活动,我就不会深刻直观地了解到南疆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也不会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这就是此次家访活动我最大的收获。
家访的时间不算长,就一周,但我每天都收获着无数的感动:古丽鲜·瓦斯提的坚强和努力、再努尔·玉苏普的自立和懂事、阿卜拉江·塔西的孝顺和朴实……
我和其他几位老师一共走访了二十余名学生的家庭,与学生家长促膝长谈,把对孩子的关心、关照、关爱转化到实际行动中,与学生家长共商孩子的培养方案,引导孩子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和社会稳定的维护者。
法学班的古丽鲜·瓦斯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丽鲜的家在英吉沙县乌恰乡,见到古丽鲜时,她正在村委会帮村民排练节目,据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介绍,古丽鲜暑期返乡后一直积极参加村里的各项活动,她的汉语水平较好,多次给村民做宣讲和国语培训……从古丽鲜身上,我看到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是良好的教育才成就了社会责任感强的当代大学生。
古丽鲜的母亲年纪比较大,身体一直不好,古丽鲜靠哥哥和姐姐的资助才得以继续学业。古丽鲜的父亲去年因心脏病去世了,母亲怕影响她的学习,一直没有告诉她,暑假回家后得知消息的古丽鲜痛哭不已。命运给了古丽鲜许多磨难,但是她却十分乐观。“我一定好好学习,毕业后回到家乡,报答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古丽鲜坚定地说。
再努尔·玉苏普的家位于喀什市阿瓦提乡,家中只有一间房屋,全家人只能挤到一间房里休息,家里确实很困难。
再努尔的父亲说:“我心脏不好,做手术花了6万块钱,现在每个月都需要两千块钱的医药费,但是再苦也要供孩子上学。”从再努尔的父亲眼中,我看到了满满的坚定。“我们有三个孩子,分别在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喀什大学上学!”说到这里时,她的父亲、母亲脸上又露出了无比自豪的笑容。在南疆,这样的家庭很多,父母都是没上过学的农民,但是他们对孩子的培养从未间断,宁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有限的钱多花在孩子的教育上。
直到我们离开再努尔所在的村,一直没有见到再努尔本人,她正在利用暑期在喀什市的饭馆打工,再努尔担心请假回家会扣工资,所以我们只是见到了她的父母亲。虽然家中条件困难,但他们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在他们的眼中,我们看到了对自己孩子的骄傲和期待。
诸如此类的家庭,一周的家访中发现了很多。通过家访活动,我们走进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家中,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的热情、朴实、真诚,拉近了老师、学生、家长、学校之间的距离,彼此之间没有了陌生感,相互更信任了,虽然现在微信、电话、网络沟通既方便又快捷,但是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我认为依然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方面,我们如实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另一方面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遇到的困难,真正俯下身来倾听学生和家长的诉求,让学生和家长更有归属感,让家长更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
此次家访,让我真正认识到教育对每一个家庭是多么重要,亲身体会到了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期待和支持,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通过家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无后顾之忧,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回学校后,我们迅速将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梳理并向学校作了汇报,学校将结合实际对困难学生采取照顾措施,而我希望这样的家访可以再多些,让更多困难的孩子通过大家的帮助,得到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作者:冯魁,新疆农业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