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做人要对得起天地良心,问心无愧。试问又有几人做到。内疚才是跟随我们一生的影子。
先说说内疚的概念。在伊扎德的情绪分化理论中,内疚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基本情绪,内疚与人类伦理道德有关。通俗地讲,内疚主要是指做了错事受到良心的惩罚,就是罪恶感。 内疚是一个人对自我的心理惩罚,等同于自我轻视和自我厌恶,还会伴随着迫切、紧张和后悔等等情绪。
什么因素会让我们内疚?根据霍夫曼的虚拟内疚理论,有以下几点: 既往经验:每个人都有因伤害他人而内疚的经验,既往经验越多,越有可能发生内疚之情; 移情水平:当一个人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的时候,才有可能对他人的痛苦进行归因,并有可能联系到自身的责任;道德水平:内疚是社会化的道德负性情感,一个人道德水平越高,越容易内疚; 关系程度:能让一个人产生内疚的事件,都涉及与自己有亲密关系或直接关系的人。因为只有这种情况,当事人才会对他人所受的伤害或感到的悲伤产生自我归因,并反思自己行为的责任。还有一点,根据《谁在我家》的作者海灵格的观点,内疚的产生,是付出和接受的失衡,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觉有义务。当你接受的远远大于你的付出时,也会产生内疚,而不仅仅是做坏事时才会内疚。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个完美妻子,你反而会受不了。因为对方付出太多,而且没有给你机会补偿,于是内疚累积成愤怒,完美妻子投射在你身上的内疚感让你浑身不自在。
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内疚感呢?且来看看以下的做法。
补偿对方,行之有效,但是有时也让人啼笑皆非。我联想到《许三观卖血记》的一个片段,许三观与林芬芳发生关系之后,出于内疚,送去了黄豆、肉、绿豆和菊花,这才被林芬芳的老公发现。现实中很多男人婚后出轨对老婆突然的好也是出于这种心理。
自我惩罚,又称为“多比效应”。当人们没有或者找不到机会进行补偿时,可能通过自我惩罚的方式来应对心中的内疚。称作“多比”的名字来源于哈利波特中马尔福家那个因内疚而不断惩罚自己的家养小精灵。有些人尝试自己掌嘴,淋一盆冷水,或者摔一跤,心里会觉得好受一些。当然,这个方法不值得提倡。本身内疚就是自虐了,这样做是雪上加霜。
禁欲。也有人通过节食禁欲的方式,摆脱需求和义务,企图消除内疚感。他们意淫于高人一等的幻象中,拒绝接受别人的馈赠,不与别人建立关系,生活也像白开水般索然无味。
帮助别人。乐于助人本身是好事,但是有些人出于摆脱内疚感的动机去帮助别人,就要斟酌一番了。你的帮助有没高高在上的姿态?会不会给对方造成压力?还是你只想拥有权力感和占据道德高地,只追求问心无愧,只想付出而不愿接受。觉得我是付出的一方,无论我做什么,都是你的错。如果你有这些想法,请停止你的帮助行为,你的帮助只会不可避免地伤害别人。你只是把自己的内疚感投射在接受者身上。
与其绞尽心思地消灭内疚感,不如将其转化成改进自己人际关系的动力。
内疚的存在,使我们在日常人际关系中能够学习同理心,当你的内疚被具体的事件唤醒时,你的道德情感同时被唤醒,促使你去反思自身的行为、重新评价自己的表现,然后会成为你补偿对方的力量,从而促使你建立更牢固的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