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爱动手,且动作迅速。1岁多带着她去儿童乐园,我总是跟在她身后赔不是:她总是出其不意、毫无征兆地“打”别的小朋友一下。说“打”其实并不准确,她大多数时候是摸、抓、碰一下其他小朋友的身体或者头。2岁前,我认为她无法准确用语言表达对其他小朋友的喜爱,才会动手。我一般主动引导她道歉并告诉她怎么用语言表达。但是对于“打人”的行为我并未多加干涉。
可就在昨日,一向最爱珠宝的我,实施了对她的第一次惩罚。起因就是“打人”。
2岁的珠宝和4岁的表哥在一起的时候,言语上自然吃亏。哥哥总是能够准确地向大人“告状”,而珠宝打人的做派开始得到充分发展。一般模式是:珠宝和哥哥起争执,珠宝打哥哥,哥哥大哭,哥哥告状,奶奶教训珠宝,引导珠宝道歉,安抚哥哥。可是,对于奶奶的谆谆教导,珠宝并未放在心上(继续打哥哥),我决定留心观察,抓住时机教育一把。
昨天中午,俩娃和我一起玩。珠宝和哥哥相继爬上床来找我疯闹,珠宝爬上床之后,毫无征兆地摸了哥哥头一把、抓了哥哥的头发一撮,然后她就云淡风轻地投入我的怀抱了。这两个小动作并没有被哥哥放过,哥哥大声向我告状:“她打我!”无论是出于“维护公平正义”还是“抓住教育时机”考虑,我都必须严肃对待珠宝的打人事件了。
我问珠宝:“刚才是谁打哥哥了?”她不做声,头扭向一边,不看我。
我接着说:“向哥哥说对不起。”她依旧不做声,也不道歉。
我让怀里的珠宝站好,我用腿盘了一个圈,要求珠宝站在圈内,不能出去玩。
珠宝果然表情严肃,头扭向一边,开始撅嘴作生气状。
“珠宝你看着我!”我这么要求。珠宝完全不执行,自顾自左右扭头。
我开始引导她:“妈妈刚才看见你打了哥哥的头,还抓了他。告诉妈妈,是谁打了哥哥?”她不说话。
“你打了哥哥,哥哥很疼,需要你道歉,说对不起。”她依旧不说话。
“你喜欢哥哥,可以拉拉手,可以抱抱,但是打人是不对的。知道吗?”又一次不说话。
我沉默了一会儿。
哥哥其实很喜欢和珠宝玩,但是嘴上还是说:“不再也不和朱珠玩了!”
我换了一种方式:“珠宝,刚才你是不是爬上床了?”她点点头:“是的。”
“妈妈看见哥哥的头被打了一下,又被抓了一下,你知道是谁打的吗?”珠宝开始看着我,说:“朱珠打的。”说着她就咯咯笑起来了。
承认错误,第一步成功。
“你必须和哥哥说对不起,不然哥哥很难原谅你,就不和你玩了。”我乘胜追击。
珠宝果然小声说“对不起。”
“你要说哥哥对不起,对着哥哥说。”我赶紧捍卫胜利果实。
“哥哥,对不起。”几不可闻的蚊子嗡嗡声,但珠宝还是说了。
我立刻解除了珠宝的圈内罚站,哥哥其实早就想要珠宝一起看绘本了,立刻说“没关系”就拉着珠宝去玩了。
珠宝迅速恢复疯闹状态,就像刚才罚站难过的一幕没有发生一样。
这是我第一次惩罚珠宝。其实刚才那几分钟的罚站对我自己来说似乎过了很长时间,分外难熬。也不知道惩罚效果如何。至少,我传达出一种态度:打人不对,要受到惩罚。
不过,珠宝为什么要打那么一下,真是神之谜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