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天津塘沽发生巨型爆炸,各地人民纷纷为其祈福,各大品牌也不甘寂寞,纷纷就此事件表达观点。
各品牌的表达方式不一而足,多是就该事件表达对死伤者的哀悼和祈福,也有细致整理出的相关知识干货,当然,也不乏一些无底线的品牌,通过渲染灾难悲惨现场,甚至是戏谑该事件,以推广相关产品。以下是部分品牌的相关反映:
1.联想:转发官媒微博,并表达祈福。
灾难事件需要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而一些讲究社会责任的知名企业,在灾难发生的时候,若沉默不语也可能被指责对重大灾难视而不见,而转发官媒信息并进行诚恳的祈福,则是最稳妥和保险的方法。而三星、格力等品牌也做出如此反应,在此不一一赘述。
2.果壳:整理并转发相关知识干货。
作为以传播科技知识和先进技术为生的知识性网站,果壳的这一举动也算是符合品牌形象和定位。而其精心整理的应对突发爆炸的相关措施,也为后人提供了借鉴,其转发量也可见一般。
以上都属于正常的品牌反映,但以下品牌的行为确是有待商榷:
首先是这张,用付之一炬的现场渲染出极其悲惨的气氛,然后用看似正能量的语句反映品牌态度。文案虽略显矫情,但并不是问题所在,但这张惨不忍睹的图片,却违反了传播伦理。在灾难事件发生后,不刻意渲染悲惨的场景,激发群众情绪,这是西方新闻界的基本伦理,但显然该品牌并不深谙此道。
而这个微信推送,则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既要搞情怀,又怕被人骂。这种瞻前顾后的行为,本质上是没搞清楚自己的行为,到底是在底线之上还是在底线之下。
如果说上面两种品牌只是由于业务能力不足或是一时冲动而出此下策,那下面的一张截图却突破了我对营销的理解下限:
尽管是以个人名义的评论,但这对品牌形象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通过戏谑灾难性事件来宣传相关产品,这无疑是对受众认知能力的挑战,是对社会道德底线的挑衅。不知道这个品牌的boss,看到这则评论会不会气出内伤。
以上是目前搜集的一些案例,下面我来谈谈:灾难性事件该不该借势?
1. 对于灾难性事件,企业应慎之又慎。无论从传播伦理还是技术层面,将灾难作为消费对象,均有较大风险。果不其然,我们看到很多知名品牌对于该事件保持沉默,想必也是害怕过犹不及而遭人诟病。
2. 品牌表达相应态度,进行诚恳的祈福和哀悼,这未尝不可。但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弱化品牌属性,能不带logo 的就不带logo,logo能缩小的就缩小;而是千万不要企图通过放置灾难现场图片来激发大众情绪,这与新闻伦理背道而驰。
3. 如果该品牌在该事件中,的确有能力且有必要去实施帮助(包括物质、人力、知识等层面),不妨实事求是地和盘托出。(前几年发生的重大地震,知名企业纷纷捐款捐物,这种行为能真切地提高品牌形象,被受众接受)。
4. 注意,我说的是借势,而不是借势营销。一切试图借助灾难性事件推广产品的企业,都是耍流氓。企业所做的一切行为,只是树立有担当的品牌形象,而不是妄图卖产品。
最后,放一张真正正能量的图片。
原天津平安!塘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