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谈起自己那一届高考,总会用一种“睥睨天下”的气势来告诉人家:“我们那一届高考是最难的”!可是,当往届的高三学生看到2020年这一届,都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在今年参加高考。
往年6月7号和8号高考,今年因为疫情延迟到7月7号和8号,千万不能小看这一个月,高三的学习可是按秒来计算的,从早上5点多醒来到晚上接近零点才关灯,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对于高三学子来说是能少一天是一天。高中三年,在高二暑假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所有新知识的学习,整个高三就是把前两年学的内容一遍一遍的复习并来回巩固。
疫情从年底开始蔓延,特别是武汉的高三学生已经在家里学习了5个月。像我这种极度不自律的人来说,在学校还有一种良性的氛围,在家里就只能靠自己对于大学的向往与毅力了。所以,他们不仅学习氛围需要靠自己营造,作息时间靠自己自觉,并且比以往要多坚持1个月才行。
高考的意义,可能不仅仅只是一场考试,高考可能也是人生中少有的较为全民公平的事情,人们惯用“寒窗苦读”和“金榜题名”来形容学习的苦与考完后的乐。而这项也许让寒门学子跨越阶层的人才选拔过程,其中的猫腻被揭露出来,有“礼仪之邦”和“孔孟之乡”的山东出现了高考顶替的事件。在这件事上,社会正义完全没有得到任何体现,当地对于高考顶替已经形成了某种不可言语的默契。后来深挖其中,2018-2019年,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过程中发现有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其中不乏985和211。
高中课文中有一篇文章叫“范进中举”,范进成为举人之前被自己的岳父轻视,考取功名后胡屠夫视自己女婿为上等人,可惜范进喜极而疯。这篇文章放到这件事上也竟然产生了极大的共同点,同样有人因为被冒名顶替精神失常,那些被顶替的孩子们,偷走的不仅仅是上学的机会,他们的人生也被整个替换了。
一个社会,受教育的权利不被剥夺,这都是一个能让人有所期待的社会。马克吐温说的一句话:“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当这242名学生无一提出疑问时,当地政府对于此事毫无波动时,其中暗藏的潜规则与沉默的接受才是最让人心寒。
当你看到一只蟑螂时,意味着还有上千只蟑螂躲在暗处,没被发现。由此上溯到整个山东考场,目前的政府人员当年是否就有顶替他人而坐到现在的位置呢?让他们自己去查自己吗?我们总是抨击封建王朝的腐朽,可是丁酉顺天乡试案,考官接受贿赂而决定举人的人选,顺治皇帝下旨将考官斩立决,其家人全部流放。
也许时代不同了,跨越阶层的方法变多了,于是这一项需要通过自己努力的考试似乎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么?填鸭式教学,学校军事化的管理,重复再重复的教学模式,那些被叫了多年的“高分低能”的人才,所有人都抱着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深信不疑时,高考不再公平了,社会的底线就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