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漠漠平林 沙发小品 昨天
前几天路过太平南路,看见曾熟悉的篆体的古籍书店四个字,不由得心为所动。许久没有进去了,在这一天胜似一天繁华的街市上她是否古朴依旧?
隔着喧闹的街道看过去,门楣似乎没变,古籍书店上方的中华书局四字阳文依旧闪着旧日的光芒,但店门已不再是当年的旧枣红木框,改成了金属玻璃门,似乎也在追着周边商铺的时尚色调。似乎没有人进出,店堂里也没有像一般的书店那样灯光灿灿。一霎时便有些恍惚:书店关门了?
这是我学生时代经常光顾的地方了。那时候学校在下关的一条脱离长江另辟蹊径拐弯入城的小河边。记不清多少个周日,早晨睡个大大的懒觉,第一个冲到食堂吃完午饭,沿着两边长满蒿草的江堤晃晃悠悠走到街上,或者穿过窄窄的两边挂满衣物一眼就能看到人家厅堂的居民小巷,耳边伴着锅碗瓢盆的喧闹和各家各户的聒噪,走到一个叫中山桥的地方。坐上那种现在已经消失了的拖着两根“辫子”的有着长长的车厢的电车。周日午后的车厢里乘客不多,坐在靠窗的座位上,静静地看着外面的商铺、梧桐树和树下行走的人,在阳光的碎影中缓缓地向后流动。路过渡江纪念碑,出了挹江门,还会遇上一个似乎就在街中间的至今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古亭,一路向前,穿过最繁华的新街口,一直到城东的大行宫下来,步行到古籍书店。那时候来古籍书店的人比去新华书店的人要多,不知道是因为书便宜还是淘书自有乐趣。而令我痴迷的是晃晃悠悠穿城而过看风景和在书店书柜间的徜徉。
脑子里正回映着那些旧日的时光,诧异着书店的光景,终于看到有人进出了,于是毫不犹豫地过街,推门。进得门来,一种熟悉的的气息便扑了过来。一楼大多是新书,但没有一般书店里图书那样有着华丽的装帧,以书画古籍居多,封面多以清新淡雅为主,大多是中华书局和古籍出版社的书。放眼看看,顾客很少,店堂里异常安静,在这样一个繁华都市的繁华商业街居然有如此安静的店铺,也许就是因着古籍书店这四个字吧。
到这里来看新书不是我的追求,那些古籍图书也不是我所钟爱的。于是上楼,木质栏杆,配以金属雕花,一如旧日的古朴。伴随上楼的脚步声的是萦绕着古旧气息的木质楼梯吱吱嘎嘎的声音,一个年轻的店员坐在二楼楼梯口的一侧玩着手机。环顾四周,没有什么大变化,一律的枣红色木质书架满是新新旧旧的书脊。大概只有三四个顾客在书架中来回,空气中弥漫着古朴、沉寂。西南角有阳光照射进来,迎着那光看过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浮在光柱中的轻尘在游荡。
沿着一排排书架看过去,手指头在一本本书脊上划过,拿出来,翻一翻,或放回去,或存下来,时光在这样的动作重复中溜走,一如曾经的那许多个周日的下午。不知不觉太阳的光柱已坠落。清点一下,颇有收获,居然还寻到了一本学生时代外国文学老师就关照要读而我至今还没读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那时候太年轻,根本静不下心来读这些书,现在我想应该可以了。其实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感觉到似乎回到了旧日的时光里。
二楼的店员把折扣算好,书单开好,到一楼付钱。收银员坐在那里,异常安静,还有一个店员右腿直立,左脚轻松地搭在右脚上,左胳膊肘撑在收银台上,不说话,也不动。我走向收银台的时候,他甚至也没挪动一下。我只好伸长胳膊把票和钱递过去,拿回零钱的时候想说声谢谢的,可看到收银员冷漠的脸,便吞回了只是形式的那两个字。以前买完书会有店员主动拿捆扎绳把书捆扎好,方便顾客拿走。看今天这架势估计是不会有那旧日好事了,那靠在收银台旁边的店员仍保持着原来的姿势,冷冷地看着四周,我只好在包底翻出个塑料袋,放书的时候,手拿不下,有本书刚好掉到他的脚边。原本以为不帮我捡起来也就算了,可也该让开点呀,结果这人居然动都没动一下,真是淡定得可以。推门出去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那人,想:该动一动了,都快站成古代雕塑了!
出了门,喧闹扑面而来,旧日时光便留在了身后!
正向前走,瞥见路边服装店有件米色风衣很是漂亮,便扭身进去,牵起衣袖,看看款式,并不喜欢。放下来,赫然发现我刚刚抓过的地方有明显的灰色的指印,悄悄看看自己的双手,十个指头灰不溜秋的。这定是在那些古旧的图书上惹了这许多尘埃!弄脏了人家的衣服,逃吧。带着歉疚赶紧移步出门,出门的时候还带了一下门上的拉手再轻轻放下,生怕弄出的声响惊动了店主。唉,以前人读书往往使几案洁净,沐浴更衣,唯恐手污渍及其书。而现在看来书污渍及我手了,赶紧回家洗手吧。
下关的校址早就不在了,旧日时光已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