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开国三杰,《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知道自己比同时代的人要聪明得多,但他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可能穷尽万物。他出言谨慎,当不得不下一个论断时,他会说:“如果我没说错的话……”。这样的开场白有助于让听众能够轻松无压力地提出不同意见。同时这也促使他为随时接纳新观点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一般来说,人们在选择政治或商业领袖时,往往倾向于私德好、有远见且固执的人。但有研究表明,我们选择的多数领导人的特点恰恰相反:他们富于创见而且灵活多变。我们确实需要像富兰克林这样足够聪明、意志坚定地说服群众为伟大的事业而奋斗,同时又有足够的弹性进行换位思考并迅速接纳新事物,当发现自己犯错时,能够勇于承担并很快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领导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改变甚至调整自己的思想和方法是何其艰难,但当主客观条件总在发生变化时这又显得多么重要。在学术界,这种特点被称为“认知上的弹性”或“思想开明”。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今天,企业或其他组织发展得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的领导人是否具备这样的灵活特质。下至企业的管理层,上到整个国会,无不如是。
让人遗憾的是,学术界几十年来只是在争论“思想开明”的定义,以及究竟什么令人们的思想更开放或相反。这部分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找出定义这种特征的可靠指标。最近,有研究人员为我们提供了有效思考这种特征的新方法并尝试进行量化。
新方法的突破发生在当研究者开始注意一个源于宗教的概念——“智识上的谦逊”时。学者研究发现人们对某些精神信条怀有异乎寻常的固执,即使科学已经证明他们所坚守的东西是荒谬的,他们也不会抛弃这种信仰。而另一些人则选择很快接纳新观点。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有一句千古名言:我唯一知道的是自己一无所知。正是这位智者因为坚守自己的信条,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智识上的谦逊”或许就是这样一种特质,这种特质要求在愿意改变以及又有足够的智慧知道什么时候该坚守两者之间权衡,并作出最后的明智的选择。
2016年,在很多研究者尝试将该概念移植到日常心理学领域之后,Pepperdine大学的教授提出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对“智识上的谦逊”这个概念进行解析,将之分成可以评估打分的四个部分:
1、尊重他人的观点
2、避免过于自信
3、对理智和自我进行严格区分
4、愿意随时修正自己的观点
一个理智上谦逊的人在以上四个方面能够取得高分。但这个进展的真正高明之处在于:如果一个人表现得不那么开明,我们可以准确测出他具体在那个方面表现的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但是,热衷于概念分析的学者们认为对于这个问题还可以增加一个分析维度。即一个思想开明者是愿意并且有限度地从习惯性的认知模式向新的认知转变的人。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不能对新观点抱有足够的好奇心,那么他就不可能是一个开明的人。
在西方经久不衰的“大五类人格测试”(人格五因素模型)中,有一种人格特质可以弥补上述理论的不足,即对经验的开放性。就是愿意尝试新事物。拥有这种特质的人易于接受一个新事物,即便刚开始他可能对此较为反感或者认为自己根本不会喜欢。在这个测试中的得分高的人不耻下问,听得进意见。这就是属于上文提到的认知的灵活性。
Shane Snow在《梦之队》(Dream Teams)一书里,将“智识上的谦逊”测试与“大五类人格”测试相结合,并以此为指导对美国成千上万的管理人员进行个案研究,该项研究旨在探寻思想开明与研究对象的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大多数人是高估自己的。95%的人认为自己比一般人思想更开明。这显然不是事实。但这反映了大多数领导者并不了解在工作中他们在“智识上的谦逊”这一特质上的盲点有多少。
Shane Snow的研究显示,管理人员的某些活动通常和“智识上的谦逊”联系紧密。如经常旅游或在不同国家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就很乐意修正自己的观点。毕竟他们见多识广,对不同文化的各种有效的规则与制度有着比常人更深刻的观察和理解。因此,他们在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时更加开明更能接受新方法。这也与新近的神经科学的关于通过“身临其境”以及“听故事”能够建立对他人的“共情”这一研究不谋而合。
此外,在调查中,小说爱好者在“智识上的谦逊”这一项测验上往往得高分,这可能由于他们的智力变得训练有素,能够从小说中读到别样的生活体验,并领会到小说角色的经历和观点具有潜在的合理性。
初步的研究还显示:经常练习冥想,运用诸如九型人格学等分析框架静观自我,并通过开放思维平台(Open Mind Platform)等学习道德基础理论(Moral Foundations Theory)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在“智识上的谦逊”这一测试上的表现。
关于上述研究,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包括研究如何提高每个测试子项的分数等等。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方法却是屡试不爽的。因为他的谦逊好学,他的有保留的自信,尤其是他的那句鬼精的口头禅“如果我没说错的话……”不仅仅旨在消弭谈话对手的防备心,更是逼迫自己接纳不同意见的绝佳方法。毕竟,如果有人指出了他的观点的漏洞,他还可以说:“看,我是对的,我说了我可能说错吧?”
本文根据《哈佛商业评论》A New Way to Become More Open-Minded一文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