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将心中杂念淋得浸透,天色慢慢暗了下来,我在这磅礴大雨中读完了汪涵的《有味》。此《有味》非彼味。
文字是我的生活的一种方式。我用文字去实现我日常生活的拼贴,努力用木盆、鸡毛掸子、糍粑、墨这样的小物件,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一个没有流俗的感悟,和一个不算模糊的答案。
因为他们,我还算是一个有味的人。
——汪涵
读汪涵的文字,是一种舒服。
这本书参杂着他很多童年的时光,在他童年的记忆里,有淘气走远路遇到磨坊讨来的两块香干,有孩童时包裹父母亲爱意的鸡毛掸子,有新年里表哥带着他夜里赶路去看打糍粑,有苏州奶奶伴他撑起的那把莲花般的油布伞。你总能在他的文字里感受这些平常的琐事,就如同这些物件拥有生命一般。在这般情境下生活,难怪他对旧的事物如此痴迷,执着。
意汪涵的文字,是一种淡然。
成名之后,突然拥有了很多东西,金钱,名誉,地位。当有一天所有一切不复存在的时候,你拿什么过自己的一生。所以带着这个信仰,他在靖港置下一处院子。闲来玩转各方,倒也是兴趣使然。他把这叫做烟火神仙的归隐,乐此不彼的拜师学艺。做香干,刨木盆,定称杆,在岁月的沉淀中散发时间的味道。也在一步步制作的过程中,渐渐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心中充满感激。手艺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无愧于心。
品汪涵的文字,是一种得到。
你不需要有任何压力去读这本书,他将生活的智慧向你娓娓道来,也是在向你叙说他的人生。小时候生病的一些灾难,工作时期的那些低迷,大器晚成后的最好时期,他需要一处静静冥想的空间。于是就有了靖港的归隐之处,有了星星点点的手艺,有了这本《有味》。大体人活在世上,寥寥众生总想有个依恋的念想,亦事,亦物,亦或情。他践行着波兰诗人米沃什的《礼物》两句诗: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枕着书睡觉的日子,格外香甜。
总有那么一份恬淡是我们向往的远方。
此刻,雨未停,心已远。
《有味》与君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