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缘

一面之缘

沈癸酉

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面条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小片状,最后经煮、炒、烩、炸而成的一种食品。 新鲜面条有切面、揪面和拉面等。切面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一般市场上销售的新鲜切面都是机制的,其味道和口感比挂面要好。这之外还有很多人喜欢吃手擀面。夏季人们多吃捞面条,面条煮熟后捞出,放在凉水或阴阳水(开水掺凉水)中拔一下,拌以蒜汁、苋菜、荆芥和黄瓜丝,吃时清凉利口,防暑降温。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国、阿拉伯及意大利等国都说自己是面条的发源地,据可考,关于面条最早的文字记录,来自于东汉时期的中国。而且在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中发现了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的面条,面条长约50厘米、宽0.3厘米,由粟制成,既有最早的文字记载,又有实物作为佐证,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面条起源于中国。中国全盛时期–唐朝,便有提到当时宫廷要求冬天要做“汤饼”;夏天则做“冷淘”(冷陶即现今之冷面/过水凉面)。元代出现了可以长期保存的“挂面”;明代又出现了技艺高超的“抻面”。这些制面技艺的出现都为面条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清代最有意义的是“五香面”和“八珍面”的出现,而且在乾隆年间又出现了方便面的前身:耐保存的油炸的“伊府面”。伊府面,简称“伊面”,既可以汤煮,亦可作干炒,由清乾隆进士大书法家伊秉绶家厨所创。伊府面中国南北两方皆有制作,尤以闽、赣最出色。传说伊秉绶的母亲常年卧病,伊秉绶是个孝子他特意用鸡蛋和面,揉擀切条之后,先蒸熟,后油煎,这样即使他不在家,母亲也能很方便地吃面,而且久放不腐。吃面时浇的汤是用鸡、猪骨头和海鲜炖制而成的。伊尹母亲在儿子的悉心照料下身体康复,所以这种面又叫“孝子面”。三鲜伊面的做法和今天的方便面的做法很相似。

图片发自简书App


“面条”一词最早于宋年开始通用,各种面条也随之问世,如鸡丝面、三鲜面、鳝鱼面、羊肉面等,并普及了整个中国。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食店”条目有“面”字的面食类,有生软面、桐皮面、插肉面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北方面条,南方米饭”这句话概括了古代中国的地方主食的特色。由于古代中国食品卫生条件较差,相对于其他食品而言,经过煮沸的面条最为洁净,可以极大地减少肠胃疾病的发生,因此面条成为中国最常见的食品之一。由于制条、调味、粗细的不同,从而使中国各地出现了数以千计的面条品种,遍及各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新疆的拌面(俗称拉条子,是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在吐鲁番出土)。

山西的刀削面,焖面,猫耳朵,饸饹,剔尖,拨鱼,栲栳栳,不烂子等;

北京的炸酱面、龙须面;河北的龙须面、劲面王、挂面、麻酱面、保定大慈阁素面;

山东的福山拉面,济南的打卤面;

陕西的油泼面,岐山臊子面,杨凌蘸水面,武功镇的旗花面,扯面,汉中的浆水面;

河南的烩面,道口麻鸭面,糊涂面条,手工面叶,浆面条,炝锅面,卤面等;

兰州的清汤牛肉面(兰州拉面);

内蒙古的焖面;

吉林的冷面、狗肉汤面;

黑龙江的烤冷面。

上海的阳春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江苏的南京小煮面、东台鱼汤面,虾油面,鱼汤鳝丝面、南通跳面、镇江锅盖面、苏州苏式汤面等;

浙江的杭州片儿川、葱油拌面、虾爆鳝面、面疙瘩、温州长寿面(也叫素面或者索面);

湖北的武汉热干面、襄阳牛肉面;

安徽的板面、魏王面

福建的福州线面、沙县拌面、莆田卤面、厦门沙茶面、漳州卤面、泉州面线糊、莆田妈祖面、尤溪大条面等;

台湾的担仔面、牛肉面,花蛤仔面等;

广东的广州馄饨面、竹升面;

香港的捞面(不同于北方捞面)、车仔面、虾子面等;

重庆的重庆小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四川的担担面,豆花面,渣渣面(羊马),清汤面(邛崃),燃面(宜宾),一根面(黄龙溪),铺盖面,麻哥面(武胜)贵州的豆花面,肠旺面,安顺的屯堡万三面;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华面条——长寿面。传说汉武帝时,有一天议完朝政,君臣开始闲谈长寿之事,有人说脸长可以长寿,有人说人中长可以长寿,有人说耳垂长可以长寿,君臣们的议论传到民间,逐渐变样,把脸换成了面,说成面长可以长寿,人们为图吉祥,为求长寿,就渐渐形成了在生日这天吃面的风俗,而且这天的面条要擀切得越长越好,以面长寓意寿长。

凉面又叫冷淘。相传是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所创。据说武媚娘年轻时天姿国色,十四岁巳被选入宫当才人。因要与青梅竹马的爱人常剑峰分开,临进宫前他俩到一面店吃面。有见当日天气炎热,媚娘灵机一动,与老板研制出柔软可口的“冷淘”。巧遇当天是媚娘生日,为了怀念当年情境,致以后每逢武则天寿辰之日心命御厨烹煮冷淘,直到寿终正寝此习都并未曾改变。

图片发自简书App



锅盖面,也称镇江小刀面,被誉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是江苏省镇江市的一道地方特色传统美食。成品的锅盖面具有软硬恰当、柔韧性好等特点,是一道老少咸宜的小吃。锅盖面用的面条是“跳面”。所谓“跳面”,就是把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员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似杂技,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条。锅盖面做法源于清朝。据说,乾隆下江南时,来到镇江张嫂子面馆,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结果没想到煮出来的面还挺好吃,乾隆爷吃后赞不绝口。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奥灶面,是江苏省昆山市的传统面食小吃之一,属于苏菜系。到昆山游览玉峰山,人们总要去“奥灶馆”品尝一碗“奥灶面”。奥灶面以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最为著名。

杭州片儿川

杭州片儿川,是浙江杭州地区一种著名的特色传统汤面,面的浇头主要由雪菜,笋片,瘦肉丝组成,鲜美可口。已有百余年历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馆首创。其特色在于雪菜和笋片的鲜美,让食客吃后回味无穷。


吉林延吉冷面

延吉冷面,是驰名国内外的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传统中国朝鲜族食品。吉林延边地区以延吉冷面著称,称延吉冷面。在整个朝鲜半岛,冷面通常被认为是北方咸兴、平壤等地的食物。它和玉米温面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面条。主要原料有荞麦粉、小麦面和淀粉,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面和士豆淀粉的。其中尤以荞麦面冷面为著称。一般用牛肉汤,把煮好的面用凉水冲,然后放到碗里加之前煮牛肉用的汤(切记汤必须要凉)和辣白菜、黄瓜、鸡蛋、牛肉、葱、芝麻、辣椒、松子、苹果或西瓜切片。

四川担担面

担担面(是一道由面粉、红辣椒油、芝麻酱、葱花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川菜。著名的成都小吃(又说自贡小吃,起源于自贡)。担担面成菜后,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2013年,担担面入选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首次评选的“中国十大名面条”。相传,清末时四川自贡有一个挑着担子卖面的小贩,名叫陈包包。他每天早出晚归,一边串街走巷,一边敲着手中的梆子吆喝叫卖,当时人们都称他卖的面条为“担担面”。

山西刀削面

山西刀削面是一种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都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河南烩面、四川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山西刀削面中晋小二刀削面还是极少数我国拥有完整文化和宗传的中国厨艺流派,尤其是关于刀削面的诗文、楹联独具神韵、心怀苍生、寓意天下,令人叹为观止。

北京炸酱面

老北京炸酱面,一道传统的中式面食,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流行于北京、河北,天津等地。

兰州牛肉面

兰州牛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面,是甘肃省兰州地区的风味小吃。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誉“中华第一面”。

 河南烩面

河南烩面,烩面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是一种荤、素、汤、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汤好、面筋、营养高,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一种类似宽面条的面食。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药,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辅料以海带丝、千张丝、粉条、香菜、鹌鹑蛋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辣椒碎等小碟汤,分为汤面和捞面两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宋朝皇帝赵匡胤的御膳房里,有一个专门做面条的师傅,名叫王保久。王保久祖上是开面馆的,在他老家洛阳城里,只要一提起王家面馆的面条,人人都称是洛阳一绝。这一年腊月,王保久经皇上恩准回乡省亲。回乡途中,他坐着八抬大轿路过一个小镇,从轿帘里看到当街有一座面馆,门脸儿不算大,只是门口的那块招牌却十分醒目,上书两个烫金大字:面王。王保久心想:我身为御面师都没有称王,你小小一个荒村野店,居然敢挂这样的招牌?于是他喝令停轿,带着一帮随从大摇大摆地走进面馆,想给他们点儿厉害瞧瞧。因为不是吃饭时候,所以面馆里没有什么客人。王保久唤过伙计,说:“给我来一碗龙须汤面,再来一碗羊肉烩面,每根面条粗细、厚薄都要均匀,否则,看我不摘了你们面王的牌子!”伙计瞥了王保久一眼,心想:这位客官可真够挑剔的。不过,开店至今已有数年,什么样的客人没见过?所以店小二也不以为然,朝后堂吆喝一声:“龙须面、羊肉烩面各来一碗!”不一会儿,伙计就将面条端了上来。王保久拿起筷子在面碗里搅了一下,将筷子朝桌上一扔,对伙计喝道:“把你们大厨给我叫来!”伙计不敢怠慢,忙去后堂把大厨请了出来。大厨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年轻人,他恭恭敬敬地向王保久躬身施礼道:“这位客官,请问有何吩咐?”王保久撇着嘴冷笑一声:“就做这样的面,也配称面王?”他大手一挥,朝他的那帮随从一招手:“把那牌子去给我摘下来砸了!”王保久这话一出口,早有随从应声奔出门去。年轻人一看,急忙劝阻说:“客官请息怒,这块招牌是镇上的乡民送给家父的,已经挂了几十年了,‘面王’二字本是玩笑话,客官还是不要当真的好。”王保久一听满面怒容:“既然牌子是送给你父亲的,那好,你去把他叫来,我要跟他比试比试。他要赢了,我不但不砸你们牌子;还要敲锣打鼓给你们换一块纯金招牌,可若要比输了,哼,那就别怪我不客气!”年轻人见王保久不像是开玩笑,怕父亲不来,这块招牌真要被砸了,于是急忙点头说:“客官请稍等,我这就去请家父来。” 不一会儿,年轻人就搀着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丈从门外走进来。老丈扫了王保久一眼,说:“这位客官是看着小店的招牌不顺眼吧?可它实在是乡民们对老汉我的一点情谊,砸不得啊!”这么说,你是情愿跟我比试喽?”王保久趾高气扬地问。“唉,”老丈叹了口气,“我还能比什么呢,早年终日拉面,两条胳膊早已积劳成疾,自从把面馆交给小儿后,我就再没动过面板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王保久冷笑道,“该不是害怕与我比试,故意说得这么可怜吧?”“那倒不是,老汉我一辈子与面为伍,只要功夫到了,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皆可拉面。”老丈说到这里,想了想,说,“我这双手虽然不中用了,但是幸好还有一双脚,若是开门做生意,用脚拉面那是对客人的不敬,不过只是比试的话,倒也无妨吧?”王保久一听这老丈要用脚和他比赛,差点没把肺气炸,可是按老丈现在这样子,不这么比还能怎么比?于是,他把外衣一脱,走到后堂灶房,和老丈比试起来。比什么?做“裤带面”。裤带面的特点是面薄而韧,入口筋道,嚼起来有劲儿。做这种面,讲究的手法是揉、擀、抻、拉,反复加工,直到将一块面团抻拉得薄如锦缎,状如裤带,弹性十足,然后将它切成细条下入沸水,暴煮三滚,浇上调好的汤汁,才算大功告成。王保久和老丈面对面进行比试,各支一口大锅,各守一张面板,炉灶里柴火熊熊,面锅中沸水翻滚。王保久自然不用多说,本来就是行家里手。单说那老丈,刚才还是颤巍巍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可是一进后堂马上就来了精神。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坐上板凳,脱去鞋子,让伙计挽起裤管,洗净双脚,然后就在脚上洒了一层薄薄的面粉,从面盆里夹起一块面团,双脚在面板上一沾,飞快地揉搓起来,时而双足并踩,时而虎步拉抻,一块面团转眼之间就被他的双脚拉成了裤带形状的面条。这些随从对做面的功夫是一窍不通,拍马溜须的本事却是登峰造极,他们根本不去看老丈双脚擀面的绝活,就盯着王保久喝彩鼓掌,还骂老丈说:“这个人,居然敢跟我们御面师争高下,也太不要脸了!”那老丈本来气定神闲专心擀面,可一听“御面师”三个字,脸色不由微微一变,一紧张,一张面皮被抻成了两段。老丈停下脚,让自己稳稳神,想了想,弯下腰将抻坏的面皮往旁边一放,从盆里又揪下一块面团来,重新开始做。 不一会儿工夫,他们两个人的面都做好了,煮出锅一比较,老丈做的虽厚薄均匀,但与王保久的相比,却失之筋道,入口虽滑溜,却少了几分嚼头。老丈满面戚容,摇头叹息:“小老儿今天算是遇到高人了,这块招牌小老儿自己摘了它。”王保久得意地穿起外衣,系上腰带,亲眼看着老丈的儿子摘下招牌,这才钻进轿子,启程上路。可是走出不远,他忽然惊出一身冷汗:“天呐,真是活见鬼了。”原来此刻,他发现自己原先系在外衣上的腰带,此刻竟挂在轿帘一侧,随着轿子起落在他眼前一晃一晃,而系在他外衣上的,却是老丈先前做坏了的那半条裤带面。王保久明白了,刚才比试时,一定是老丈听到那帮人喊自己御面师,为了给自己留面子而故意输给自己的。想想比试之前自己发过话,若是输了,要敲锣打鼓送他们纯金招牌的,自己腰带都莫名其妙被人家换了去,这不算输那还有什么叫输?王保久动了坏心眼,忙命随从掉头回去,可是当他们冲进面馆时,已是人去楼空,只有空荡荡的墙壁上还留着四句似诗非诗的顺口溜:半碗面条半碗汤,半条裤带惹祸殃;做面本是为糊口,何必非要争面王?

传说,一位集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贫困潦倒饥寒交迫于一身的秀才来到咸阳,他路过一家面馆时,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于耳,一时饥肠辘辘,不由得踱步进去。只见白案上摆满了和好的长条状面块儿,师傅拎过一块儿,扯住两头,顷刻间摔打成裤带般宽厚扔进锅里,顷刻间摔打了好几块儿,顷刻间从锅里捞出一大海碗,碗底事先盛着作料和一些豆芽青菜,自然要浇上一大勺油泼辣子,热腾腾端上来。秀才看得兴起, 大叫:“好啊!店家来一碗!”“这位客官一碗……”店小二一声长长的吆喝,顷刻间 一碗面摆到面前,顷刻间碗中罄净,直吃得秀才大汗淋漓。“店家,结账!”秀才喝道。 一摸兜,坏了,一时忘形,竟忘了囊中早已空空如洗,顿时窘住,刚才的热汗顷刻间冷冰冰刷在脸上。一旁,店小二斜着眼耸着肩,一脸坏笑。“小二……”秀才讪讪,话刚出口便被店小二堵住:“客官,本店小本经营,概不赊账。”见店小二不通融的模样,秀才又向身上摸去,左一摸,右一摸,上一摸,下一摸,好像早晚能摸出几文钱来似的。 店小二心想:“你个穷秀才,看你摸出什么来。”天呀,这不是有辱斯文么?秀才一面摸,一面思量脱身之计。他与店小二搭讪:“小二,你家这面何名?”“何名biang”店小二学着秀才的腔调说:“biangbiang面。”秀才问:“biangbiang面?biangbiang字咋写?”这家面店可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其面做得特殊,面与面板摔打撞击,“biangbiang”也,故称“biangbiang面”。“biangbiang”二字咋写,店家做面,客人吃面,谁也没去想过。见店小二答不上来,秀才顿时有了主意,他说:“小二,你与老板商量过,本人今天没钱,可否写出‘biangbiang’二字,换这碗面吃?”店小二顷刻间回来,说:“成。”店家心想:“古来就没有‘biangbiang’二字,看你穷秀才怎么赖账。”“biang、biang、biang、biang……”秀才心里嘀咕,嘴上嘀咕。

秀才读书,也最认书,古往今来偏偏没有这“biang、biang”二字。“书上没有,岂可生造乎?”皇上可以造字为名,秀才岂敢与之比肩?秀才满腹心酸,一腔惆怅;寒窗苦读,功不成,名不就,众目睽睽下,落到赖账这般田地,天理不公啊!他一急,心里骂皇上:“什么‘日月当空照’?民间疾苦,哀鸿遍野;宫闱倾轧,豺狼当道;贪官污吏,横行乡里;我秀才寒窗苦读,就因无钱无人,打不通关节,获不取功名……日月何照之有!罢罢罢,你皇上能造字,我秀才何尝不能?”秀才一声大喝:“笔墨伺候!”只见他笔走龙蛇,大大地写了一个□!他一边写一而歌道:“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一个字,写尽了山川地理,世态炎凉。

秀才写罢掷笔,满堂喝彩。从此,“biangbiang面”名震关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虽生活在南方,却喜食“面食”,而“面食”中最为普通的面条却也是我十分钟爱的食品。在我们沈家吃面与吃饭的状态是不同的,通常来讲,吃饭很正式是要讲规矩的,一般都是小碗小碟,一家人斯斯文文端坐在桌上慢慢的吃,不可以咂吧嘴,不可以高声喧哗、不可以用筷子乱翻乱捡.......而吃面的时候状态则完全不同了,每个人都可以很放松,一人一碗或蹲或坐或立,连汤带水吃得个畅快淋漓。

杭州的面条很有特色,最有名的莫过于“片儿川”了。“片儿川”据说是百年老店奎元馆的名点,相传“片儿川“还是奎元馆初创时的看家面,传说清朝时的某年,浙江举行乡试,到杭州来赶考的读书人很多,当各地考生云集杭城时,店主为招徕这些读书人,就以倒笃菜、笋片、猪肉片烧制成的大众化的面,专门供应外地来的书生。店主在所售的早餐面中添加了三只蛋,寓意“连中三元”。这期间有个书生因奎元馆面好价廉,常来吃面,后得中乡试举人第一名,放榜之日,书生特到店里向店主致谢,因小面店尚没招牌,他当场题写“奎元馆”三字作为招牌,从此,奎元馆的“片儿川”名声大振,食客盈门。凡来杭州的应考者,都会慕名前来吃面,图个吉利。奎元馆除了“片儿川”之外还有虾爆鳝、黄鱼面、蟹黄面等,虽然每种面都很美味,但现在的价格却非普通百姓一日三餐可以承受的。

小的时候从来没吃过“阳春面”,长大后到南京,有一次去夫子庙玩,走到瞻园路看到了大名鼎鼎的“瞻园面馆”,那时瞻园面馆在南京的名气可不小,据说当年李宗仁、 陈立夫等民国大员时常会光顾此店。走进面店,只见水牌上写了一长串各式各样面条的名字,长鱼面、叉烧面、大肉面.......排在最后且价格最低的是“阳春面”,可能是因为它的名字好听,也可能是价格缘故,当时的我,毫不犹豫地掏出钱买了一碗,面条端上桌后,我发现这碗所谓的阳春面只是洒着几颗葱花的酱油面,于是还找来服务员诘问道:我要的是阳春面,你怎么给我碗啥都没有的光面呢?服务员的笑答令我至今难忘,他说:阳春面,阳春面,半碗清汤一把细面,如果要有浇头那还是阳春面吗?幸好瞻园面馆的阳春面并不难吃,一碗落肚回味悠长。

在广西的那些年很少有面吃,那里只有各式各样的米粉,两者虽然外观差不多,但米粉与面条的口味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总的来讲米粉软糯些,而面条则更适合我的口味,有一次出差至鹿寨,偶然在县宾馆附近的巷子里发现了一家兰州拉面馆,尽管当时酒足饭饱,我还是走进去要了一碗红烧牛肉面,也许是广西很少有人爱吃面条,整个店堂里空空荡荡的,老板无聊地坐在一边充盹,见我进门,立即起身手脚麻利地动作起来,没多久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烧牛肉面就端上了桌,说实在的,在吃这碗面前,我对广西牛肉拉面的口味一点都不抱有希望,可这碗面,刚一入口便觉得不同凡响,面拉的不但细如发丝,而且还很有劲道,更难得的是入口的感觉非常好,十几块硕如板栗大的红烧牛肉堆在面上,酥软而入味,一反寻常兰州拉面那些要用放大镜才能找到的牛肉粒。转眼,一碗面便落入了腹中,虽然撑的难受却也大大地满足了对面的欲念。尔后每次再去鹿寨,不管时间多紧我都会去这家店吃上一碗。离开广西这么多年了,每每吃兰州拉面总会念起鹿寨的那家,这十几年过去了,那面还会是旧日的滋味吗?

距离南京不远有个叫六合的地方,这地方的面条不得不说,南京的面主要分小煮面和老卤面,而六合的面应该也是小煮面,但小煮面与小煮面其选用的食材完全不同,南京小煮面主要是选用皮肚,而六合选用的是腰片与肚丝。前阵子应朋友邀请专门去了趟六合。朋友带我去东门商业街附近的一家面馆吃面。走进一家不大的面馆,这家的主人是一个精巴干瘦的高个子老板和一个体壮腰圆的矮个子老板娘,俩人站在一起很喜剧。当时店里挤满了食客,根本找不到地方落脚。我当时就想走,但朋友说他家的面口味非常的好。没办法为了口腹之欲我也就认了,站在店门口一边慢慢的等,一边看老板下面条。这家店选用的食材好且多,据目测,每碗面条用一只新鲜腰子切成薄片入水汆烫几秒后用漏勺捞起,感觉非常的嫩。肚丝、牛肉、排骨等配料都是事先卤好后放在一边散发着浓浓的香味。一碗面端上来可以看到一只大海碗,上面铺满了汆好的腰片和肚丝,还有肉丝、青菜、雪菜、榨菜以及一只煮到恰到好处的水波蛋,行家一入口就发觉腰子很新鲜、肉丝经过简单的处理,还保留着肉丝的口感。鸡蛋是上好的柴鸡蛋,腰片汆的十分嫩没有一点点的腥味。面下的软硬适中,口味非常好,基本上每个人都是连汤带卤吃了个干干净净。

去年出差去贵州安顺尝到了一种十分特别的面条,这个面条的名字叫屯堡万三面,是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富甲四方领着云贵地区老百姓发财致富的财神爷沈万三而命名的面。这种面属于伴面,给我的感觉非常不错,它是将面条煮熟冷却后,加入各式调料以及油炸成金黄色酥脆可口的黄豆拌制而成。据说当年沈万三来到安顺后,非常想念江南的面条,但那时云贵地区尚未栽种小麦。直到有一天沈万山带领手下,走在山中,偶然发现一种当地老百姓称之为“马拉麦”的野生的小麦,于是将这种小麦釆摘后磨成面粉,制成了一种风味独特的面条。相传秦统一中国后,为抵御匈奴的侵扰,秦始皇让百姓修筑长城,并在全国范围内征收军粮,各地方组织没办法只好釆用各种运输工具将各地产的粮食运去工地。这年冬天有一队运输粮食的人马途经安顺没想到一只装粮食的麻袋被车轮磨了个洞,麦子顺着破洞一粒粒落到了地下,好像是在播种一样。第二年春天,沿途的麦子忽悠悠地长成了一片,夏季麦子成熟后,当地的百姓把麦子釆收下来后,用石磨加工成面粉,然后用水煮食充饥。其味香坚韧,久烹不腻。因为这个麦子是马车拉来的,人们便称其为“马拉麦”,直到现在“马拉麦”还是贵州制作面条的主要原材料。当年作为美食家的沈万三来到安顺后,发现了当地百姓煮食这种野生的麦子,于是他釆用江南的工艺制作方法结合本地的传统的饮食习惯创造性以“马拉麦”为基本原料制作成了一款面条。让江南来此屯边的三十万大军从此都吃上了面条,从饮食上解决了来此镇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数百年来贵州虽然地处南方,但贵州的百姓对面条这种食物始终充满着爱的缘故。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阵子,有好友,奚姓鼎尧兄从如皋寄来了一箱当地特产长寿面,因为是挂面不易变质,一直搁在橱里没有打开,昨晚从外地出差回来,家中没什么可食之物,且也懒得买菜做饭,于是摸出一袋长寿面,煎了一只荷包蛋,用沸水胡乱地为自己下了一碗面,也不知是超水平发挥,还是奚兄面条的品质特别好,总之,面一出锅,便有股特别的小麦香味四溢开来,轻尝一口,千丝万缕瞬间滑入,唇齿之间便盛开出“倾城”的滋味,一碗入腹余味犹存……

一碗面,一座城。这是一家面店的广告。它反映了国人对面条这种食材的爱,也揭示,面条这种最为普通的食材,在日常生活中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里写道:食无定时,适口者珍。说的是每个人可以对味道的偏好不一样,但,只要适合自己,那就是最好的。这也就是说,食物只要能满足人们对于味道的选择需要,只要能适合每个人的食性和口味,就可算得上是珍馐和佳肴。也许一碗面在你的眼中并不算什么,可在很多人的心里,幸福却尽在其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772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45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61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4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57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9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62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1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7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1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0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6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69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74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0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