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罗胖的《得到》app上订阅了好几个专栏,每一个专栏的作者都非常杰出,在各自的领域出类拔萃,专栏内容也都各有各的特色,同时几乎每个作者都很博学,爱读书,不断地提高自己。但是我觉得每个人的水平还是有差异的,让我收获最多的当属吴军博士的专栏《硅谷来信》。
吴军博士的履历非常丰富,他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后来在谷歌和腾讯工作过,是著名的搜索专家,领导了许多研发项目。现在他是丰元创投的合伙人,同时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也在中国的高校担任教职,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顾问。
业余时间吴军博士是一个很不错的摄影爱好者,一个古典音乐迷,一个红酒鉴赏家,喜欢享受高质量的影视,平时偶尔会修理园子,甚至做点木匠活,每年旅游很多次。当然,他还是一个非常卓越的作家,写过很多专栏文章,著有六套畅销书《硅谷之谜》、《大学之路》、《数学之美》、《浪潮之巅》、《文明之光》和《智能时代》, 我最早了解到吴军老师就是看了他写的这些书。
其实还有很多,我有空可以再专门写一篇文章介绍吴军老师和从他的作品中学到的东西。这里我想说的是,很多作者的最主要学习途径是阅读,相比于其他的专栏作者,吴军老师可能不是读书数量最多的,但阅历明显更加丰富,所以他的文章更自然和广博,观点也更加新颖深刻,因为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他在研究、实践和写作中的心得,而不只是读书体会。
读书是很重要,但是不是唯一的自我提升方式,交流、工作、研究、写作,甚至业余爱好都是提升的途径,而且和读书一样重要。如果只是把读书当做提升自我的途径,其实进步会很慢,当我们把各种途径综合起来,提升得就会很快。
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自己读书多或者喜欢读书而有一种高人一头的优越感。如果你觉得读书很了不起,那可能是受到学校和媒体的影响,但学校和媒体都是读书人办的,这是个小圈子。有些人读书不多,仍然可以把自己的事做的很牛逼;很多人读了很多书,仍然普普通通,就是那句“懂了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所以千万别觉得自己读书多就了不起。
其实这个世界除了书上写的还有很多其他东西,这些东西没写在书上可能是因为还没来得及写,也可能是因为知道它们的人并没有写书的意愿,那就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才能了解。
而且读书和领悟是两回事,就和吃了饭不一定就会长胖一样。读书不应该是学习的终点,而是起点,是思考与行动的起点。
我在一本书里看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大多数的书都是想骗你,说服你,将作者的观点售卖给你,和作者斗智斗勇是最有趣的事情,所谓见识和眼界的增长,大多来自这种斗争。如果书上说什么就信什么,甚至还滋长了一些傲慢,那就真是成了“书呆子”。
在书中看到了巴菲特的投资方法的时候,和巴菲特的距离大概还差了十万八千里,想要学会投资理财还需要自己去查阅更多的资料,看到不同的思想,做更深入的思考,和大牛去交流讨论,甚至还要在市场上“交点学费”,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知,才能初步形成自己的投资理财体系。
在书中看到自我精进的方法,自控,习惯养成,早起,健身,冥想,番茄工作法等等,一定要去实践,过程中会发现不一定完全适合自己,可能发现自己根本就做不到,做不到就要观察自己,反思为什么做不到,如何改变才能让自己做到,然后不断调整自己,只有在行为上真的有所改变,读到的方法才有意义。
如果把读到或者知道作为终点,那读和没读差不了多少。
喜欢读书是好事,毕竟这是一个我们很容易接触到的提升途径,但是一定要记住,读书不是最了不起的事,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谦卑,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习,去改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