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生命的代名词,是我认识的所有文字中最伟大的词汇。她与生命同时,也是最古老而不朽的永恒。
母亲一生中喜欢花,喜欢自己养殖花。居室未必很大,向阳的窗台上,总要点缀几盆绿色,把自然的生命的绚丽融入琐碎的生活,用花的色彩与朝气装扮蜗居,哪怕是在短缺的饥饿时代,也不改其志趣。最具代表性的,是冬天的仙客来,在春节左右开花,浓郁的紫色飘香,沁人心脾,给跼萎的冬天的寒冷季节,带来鲜活的力量。
母亲养过的花,在我的记忆中,有很多很多。如今,望九之年,将三个向阳的玻璃窗台,仍然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端端正正摆放着文竹、吊兰、蟹爪兰、长寿花、四季花、燕子掌,生长的葱绿而茂盛。植物随其秉性,在不同的时节绽放出多彩多姿的鲜花,平凡中总能增添许多新奇。其它物品尽可不要,唯独花不可缺少,‘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花的品质与内心意愿相结合,并与自然生命相共融,铸就了一种纯粹而不杂的自然人格,升腾出一种内在的向上的生命的自发力量,建立了一种生命与大地的紧密关系。这种品质像花的德馨一样飘逸,赢得远近满满的声誉,使得迎面而来的人,脸谱开笑的像灿烂的鲜花。
然而,她却对物质及金钱持有一种警惕的节制。她总是将自己节度有余的东西甚至金钱,舍赠别人。赠人鲜花,手有留芳,她把德馨留在了自己精神的高位。
老年人对物质总有一种难舍的留存,而我的父母却始终把多余的物质看作一种累赘,养花不多于10盆,其它物品与花一样节持有度,他们给自己留出更多的空间,整饬出像花一样的环境,也给精神留出足够的寄所。耄耋之年,每天坚持准时收听天气预报,并用笔工工整整记录下第二天的气温,数十年如一日;每天随手要看看报纸,将难写难认的字记下来,翻阅新华字典把读音和含义找出来,用废弃的纸张的空白边角,一遍一遍地默写熟习;放大镜和新华字典是她走到哪里都不可或缺的东西;在老年人的静默中,书写着字,修剪着花,度过着日;在平静中,生活出一种安静的丰富,更有一种丰富的安静。
生命植根于大地,饮泉食土,克勤克俭,生长自己的躯干,优质自己的内心,茂盛自己的枝头。周易中坤掛的掛象即为地、为母,中国古人把大地喻为万物之母。坤掛象曰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实不是喻,而是真实的存在,就像我的老母与她的花一样,有一种内质的深厚与承载。花的色彩只不过是短暂的点缀,孜孜淑淑,不改始终才是大地的品质。
大地承载万物,包容一切,慈惠恻隐,厚德载物。对于我有一种天性的亲切。大地博广、宽厚、静默、无怨、承载,养育了万物,给予生命灵性,她却淡然无馈;她受纳了所有的艰辛、痛苦、冰霜、雪雨,却坦然于怀,包道守中。她埋葬掉腐朽及所有的苦难,滋润出新生和万物的鲜花。这是大地的厚德,也一定是所有母亲的情怀。
当我面对父母时刻,一切宠辱階忘,只有平平安安的实在才是最最重要的。什么权利地位、财富名誉、光鮮的外表和倩丽的人生,都显的那么的无足轻重甚至有些卑微。无论是贫穷、疾病、灾难,母子关系在厄运中会变得更为亲密。
母亲是永远贊美不完的,什么朝的一位举仕,功成名就后回乡接亲赡养,中道传来恶耗,悲哀中发出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震撼了成百上千年。三国后蜀的李密,‘陈情事表’言:尽节曰长,报养曰短;宁可居家奉养不愿出仕为官。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更是说: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去万里之外侍奉父亲。
看着父母65年前的合影,再看看岁月银染白发苍苍的今天,感慨不已。
叔本华说:"每个人都有着某些与生俱来的具体原则,这些原则深藏于每个人的血液和骨髓之中,因为这些原则是人们全部的思想、感情和意愿的结果。人们并不是在抽象思想中认识到自己的这些原则的。只是当我们回首自己的一生的时候,才会注意到我们其实无时无刻不在遵循着自己的原则行事,这些原则犹如一条看不见的绳线操纵着我们。这些原则因人而异。人们各自随着这些原则的引领走向幸福或者不幸。"老母未必懂得这些原则,但她与花的情结构筑了一种脱俗的人格,引领着精神的道路,铸就了平凡而安详的人生,铸就了一个家族的平安与发展,赢得了一种没有权利、没有荣誉、没有财富与地位的声望。
我母慈悲为怀,五德荤荤,首推博爱;常怀恻隐之心,覆载亲疏贵溅;为人真诚,从不欺心;宁愿吃亏,绝不占先;温良恭俭,一生勤节;整饬洁净,一丝不怠;智慧情理,头脑精神;米寿高龄,料理分明。高风盛德,传及远近戚里,何以用几盆花能够了明。
为人子为人父所为,或将垂范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