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宋朝,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才华横溢女诗人。她还是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堪称完美。这样一个堪称完美的女子出生还是官宦家庭,生活在上等人群中。
在李清照还是少女时写过这样一首词: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女孩儿在荡秋千,荡累了就用那纤嫩的手擦擦汗。春天,天气热了,汗浸透了女孩儿的衣衫。突然见有人进来了,赶紧逃走,逃走的途中袜子划了,头发散了,但又手里拿着青梅,偷偷的躲在门后张望。真是少女写的词,充分体现了少女时的天真、活泼和羞涩,好像正有一个活灵活现的女子站在我们面前,甚至可以感受到女子在偷偷张望来客时心里的那种羞涩和激动。这首词虽然简单易懂,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李清照长大以后相遇了他的爱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他们都喜欢诗词歌赋,都爱赏玩古董,还经常一起游山望水,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记得之前在亭下喝酒,但太醉了,醉的都找不见回家的路了,酒醒的差不多时就赶紧划船回家,可一不小心就进入了莲花深处,那这么办呢,只好随意挥舞着船桨,向四面八方游去,却惊起了水边的欧鹭。
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生活的很幸福,因为时间的变化年龄逐渐增长。中年时期,李清照的文采也越来越高,这时就达到了李清照高峰期。在这期间又一次她丈夫去很远的地方做官,李清照就写了一首千里迢迢的送过去,以表她对他的思念: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的香味以散,留下来一副干巴巴的景象。解开外套,一个人登上兰舟。看着天中的云,云中是否藏有寄来的书信,原来是一群燕子飞来。皎洁的月光洒满了西楼。花自然落,水自然流,一种相思缠绕着两个人。这种感情是没有办法消除的,只好忍受,可这种相思的苦才从脸上下去,却又在心头泛出。
真是体会到她和她的丈夫是有多么的相爱,智这种相思的苦真实在生体中久久的回荡。
李清照原本以为可以和她爱的人好好的度过后半生,可人的命运在社会的命运中也只不过是一片树叶罢了。在北宋末年的时候,金兵掳走了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俩。宋钦宗的儿子,也就是王爷,他偷偷的跑到了另一个地方创办了南宋。由此北宋的人都开始往南宋迁,李清照当然也不例外,他们拿了家里的一小部分古玩出逃。
就这样金兵在后面追,他们在前面开始了逃亡。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在逃亡时丈夫就染上重病,可还是与他的妻子一起逃到了南宋,到达后赵明诚(李清照的丈夫)已经苟延残喘,之后没多久赵明诚就去世了。以中年的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幸好在逃亡前他们还带了一些财产和古玩,虽然在路上丢了一部分,但剩下的还有很多,她就靠这些谋生。
之后又嫁给了一个小吏,本是想这么安安静静的生活下去,可是这个小吏只是想骗去她的财产,她得知后主动要向他提出离婚。在那个时候女人要申冤必须挨几十板子,而她只是一个女文人,可见它是有多么有勇气。李清照离婚后自已一个人生活,再没有结婚。李清照独自老去,古玩也卖的差不多了,她感到人生如此漫长,如此痛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苦苦寻找,可什么也没找到,唉,这使我如此的忧愁。在这种暖热不定的时节最难平静下来,喝几杯酒怎能敌得过着寒冷风沙呢?天空几只大雁飞过,真是越发感伤,好似当年的情景在眼前重现。院里的花落了一地,每一朵都已经破烂不堪了,还有谁会去采摘?守着这窗子,我孤独一人怎能等到天黑?细雨落在梧桐叶上直到黄昏,这样的情景这么能用一个“愁”字来形容。
从一首《声声慢》中可以看出李清照那时的凄凉、孤独和痛苦。
在我看来李清照就是最著名的女词人,她曾经认为:诗词就是表达豪情壮志的,表达一些大爱。而词是表达生活中的小事,女子的优柔寡断,对男子的埋头思念的,但刚读《声声慢》时怎能想到这是出自李清照之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