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二十岁生日之前,我一直想要写点什么纪念一下,但一直都不得要领。
写什么呢?回顾往昔的话,前十九年都够我写本书了。当然,写书这事我迟早会干的,但不是现在,现在我还太“弱”了。哎,好像很少有人这么直接认怂吧?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我的人生一直处于两个特别的极端,一方面我盲目自信,一方面我又极度自卑。我有我自己为人处事的一套规则,我不接受任何人给我灌输的观点的同时,一边又全面否定掉了我自己。我的自信完全建立在我认为自己毫无用处、意义、价值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我完全信任的,只有这一点。我喜欢在别人夸奖我之前,先告诉自己,你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这样一来,来自别人的不论是夸赞或抨击,我都能淡定接受。
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做一个无用之人其实是幸福的,因为没有期望,就不会失望。
我自小就明白,不努力比努力的好。我儿时是很愿意争气的那种,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也曾有过因为写不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边挑灯夜战一边痛哭失声的经历。但随着第一次坦然地不交作业开始,我终于悟得了偷懒的好处。当然,这过程中也是经历了不少忐忑的成长历练,但事实证明,这是值得的。小学毕业后,我明白了一个很有趣又很残酷的事实,一直优秀的人是不允许犯错的,可如果万事都做得笨拙,偶尔漂亮一次,大家就会对你刮目相看。
这种毫没来由的偏见和规则让我动摇,让我软弱,让我最终选择了“自甘堕落”。
这种选择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开始沉迷音乐、电影、小说等等一切本不该占用学习时间的课余活动。我不抗拒学习,但我抗拒强制性、功利性的学习,我学习生涯里的必修课都被我生生拗成了选修。我就是想不明白,我们去学习什么东西就非得是为了要得到什么结果吗?就没有人是因为喜欢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东西才去学校的?如果我想成为一个生物学家,为什么就非得其他几门成绩都优秀才能有机会去更好的学校学习更高深的知识?
我总是幻想,能有那么一个地方,大家只用学习和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大家彼此,钦佩每个人的天分所在,也原谅每个人的有所无知,能有那么个地方,不要求人完美,只要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情就好了。我当然知道这只是一种逃避的心态,可是,在我们国家,每个人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这段最美好的时光,我们几乎都活成了一个样子。诚然,这种秩序一旦被打乱,大家一定会瞬间陷入迷茫。因为我们普遍没有这种意识,我们不知道自己有选择“不同”的权利,不知道自己有活成“自己”的权利。大人们总说这样做、那样做才最好,可是有没有人想过,我们的先辈找到了一条稳妥的路,然后所有人都重复着这条“正确”的道路,一代又一代,可是,世上就真没有另一条路了吗?
我想一定有的,只是没人真的迈出过这一步。
初中的课程,我凭借小聪明还能混得过去,到了高中则是一落千丈。起初,我也挣扎,希望自己能放弃那些没必要的“爱好”,成为大人期望中的好学生。但我必须得说,一但你尝试过放任自我的滋味,那你就无法再那么好地去适应规则了。
整个高中时光,都在漫无目的地晒太阳发呆、操场兜圈、喝酒吹风看星星、读杂志小说、写乱七八糟的东西中虚度了。在我们那所高中里,我大概是最闲的一个人了。所以,我从来没有体验过身边的同龄人为了高考拼搏奋斗的辛苦、没有体验过为了前程担忧的迷茫、也没有为了爱情踌躇的困惑。那时候,在我眼里,上大学不过就是到另一个地方混日子罢了。总归我奋斗了也没用,没有前程,没有爱情,没有什么是值得我期待或者害怕的。我无牵无挂,好不自由。
可是,真正上了大学,我那已经惰懒了很多年的神经才忽地紧绷起来。
大学是个很不一样的地方,既在体制内,但又实在宽松得可以。想上进的人,努力学习,活跃在各种社团、讲座、比赛之间。不想上进的人,一学期只用抱两周时间甚至更短时间的佛脚,此外其余时间都是自由的。
可一旦失去了计划,我那些多出来的自由便不再显得珍贵。我开始体会到为人后的不甘,独立生活的孤独,以及虚度时光的恐惧。我以前嘲笑那些只懂学习的书呆子们,但现在我却无比敬佩与羡慕他们的自制力。看着他们,我常常思考,我为什么就成了现在的样子。如果我好好的,听大人们的话,按世俗正确的道路走下去,我也会是他们那样子。尽然,在这前十九年里,我比他们享受了更多所谓的欢愉,但我长大以后越发明白,那些短暂的欢乐不过是在透支我后半辈子的幸福额度。
其实,我也不是害怕透支了幸福,我就是很喜欢他们,能有想做的事情,能做想做的事情的样子。
可是虽然想通了这些,但这并不代表我长进了。我意识上虽然有了转变,但意志上却还贪恋着无所事事的放松状态。这是件很可怕的事,自由和放纵有时候真的只在一线之间。
我也常常下各种决心来激励自己,缘由千奇百怪,有时候仅仅是因为读了本书、买了新文具,或者换了发型,然后就开始莫名亢奋,决定要开启崭新的人生。然而,这样的决心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对我而言,不论做什么事,长久地持续下去,都会毫无例外地变得乏味。
我最近又开始整幺蛾子,在淘宝上买了活页本和一堆新文具,认真打印了复习资料,决心要开始好好复习。坚持了不到三天,又忍不住开始翻起了小说。纵然类似于剪头发、买新文具这样的事情,能给我一种神圣的仪式感,让我一时“迷惑”,但不必多久,我又会义无反顾地拐到我的“绝路”上去。
我是个固执的人,并且这种固执常常体现在负面的地方。我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我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选择。但有时候,我不愿意也不敢去走那条正确的道路,相比努力了之后还是失败,我宁可一开始就不要努力,这样我就能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就是不愿意努力而已。事实上,我害怕竞赛,害怕评比,害怕被以任何世俗的标准标榜我的价值。
我就这样,自欺欺人的活了十九年。
可是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不去争取,不去超越,你就只能被战胜规则的人踩在脚下。我现在尚且还过得去,那是因为父母为我承担了生活的压力,我尚不知柴米油盐贵,也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给我们的压力根本远远不止如此。我迟早要离开这个小圈子,如果入了社会,生活不会再容我像这样只晓得风花雪月、悲伤怀秋,我知道我迟早会变成那样一个大人,圆滑世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或大或小地不择手段,然后不动声色、毫无自觉地逼迫我的孩子走上我认为正确的道路。
无论如何,十九岁过去了,我即将迎来我人生中的第二个十年,假设我能活六十岁,那我的生命已经走完了三分之一。可是我却还没有什么实感,我觉得自己好像停在了十五六岁的时候,从那时候起,我就停在了原地。纵使身体一直虚长衰老下去,可是心理上却还没有做好长大的准备。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约定成俗地规定,到了什么年纪就该上学,什么年纪就该上班,到什么年纪就该恋爱,结婚,生子,这个时间表是谁制定的?我们为什么就非得按部就班地这么活下去。我特别害怕有一天我妈妈跟我讲“你已经二十好几了,应该结婚了”,“你已经三十多了,该有个孩子了”,“孩子出生了,你该攒钱了”,我知道,老一辈人得来的经验总是能证明,这些时间点做这些事确实是最合适的。可是,如果我不想结婚,不想要小孩,不想买房子,不想攒钱呢?像这样,一想到长大要面对的事,我就觉得特别可怕。
我必须得说,生日不再让我觉得快乐了。除了感觉自己又老去了一岁,我也愈发能感受到那些无形的压力和责任的飞速迫近!
告别了十九岁后,我有种预感,我大概只会一年比一年糟糕。长大真的是一件好事吗?我常常在思考。
彼得潘为什么不愿意长大呀?我小时候一直不明白。可是到现在,我又好像能明白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