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年前就已经听说从政应该学习曾国藩,从商应该看红顶商人胡雪岩。红顶商人胡雪岩六本一套书,已经看过了。曾国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我心里一直是个谜团,这几年无论是看书还是听课,这个历史人物都经常被提起。心里知道早晚是要对这个伟大的政治人物仔细去了解一番的。正好同事买了这本书,也是一个契机,让自己在5年后终于翻开了这本《曾国藩传》。
这本书是介绍曾国藩从科举成功到成为国家要臣,一生的从政生涯。通观他的一生,让我又一次坚定了“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这句话。我用自己语言见要概括曾国藩一路成功对我的启发:
一、七次科举最后考中
首先曾国藩能一直坚持7次科举考试,得益于他的爷爷,他爷爷励志要改变曾家历代平民的背景,供自己儿子和孙子不断去参加科举考试。曾国藩当时一直没有放弃,其实我认为,不光是自己的不放弃精神,更应该是得益于家庭给予的强大压力和教育。不允许他有放弃的念头。正因为家庭从小给予的挫折教育,练就了勤奋、吃苦和踏实精神。八岁开始父亲就开始教他,从早到晚反复不停,甚至睡觉躺床上还在讲知识。他所谓的笨拙,其实我认为也是拜他父亲所赐,没有好的教授方法,导致他只能被动愚拙的去接受,机械没有技巧。经过他自己反思琢磨,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之后,他的学业基本上是平步青云,一路向上,考试也变得一路顺利。
二、进入翰林院之后的刻苦
进入翰林院之后,皇帝会每隔几年进行一次考试,对他们加以晋升职位。大部分的人,都是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而曾国藩不一样,他自进入翰林院开始就开始每日读书、习字、写文章,日日严格要求自己,从未对自己有过放松。用每日写日记的方式,进行反思不断的磨练自己的品行,这一点真的让我觉得很是钦佩。用写日记的方式来戒掉自己的坏毛病,他性格中第一个毛病是静不下来生活不规律,第二个是为人傲慢修养不好,第三个毛病是虚伪,还有第四个曾国藩自己认为最大的毛病是好色。用记日记的方式,每日都在反思提醒自己改掉这些毛病,甚至都会因自己多看了别人家漂亮媳妇两眼,回家写日记骂自己无耻。因为我自己也时常写反思,特别感同身受,深知每日日记反思给一个人带来的好处,所以我对这个伟大的政治人物深感钦佩。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坚持“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
三、曾国藩与人交往之道
这个原则是他自始至终做的最好,对我很有启发的一条。所有当官之人与他关系好或者坏,他几乎不书信往来。他深知官场内部以及朝廷对这方面的忌讳。所以在几个重大官员落马的时候,他完全没有受到任何牵连,后来还因这一点深得慈禧的看中。这一点也提醒了我,以后的为人处事一定要讲究原则。
四、建立湘军到打败太平天国,曾国藩几大经历和转变
这里我只写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几点:
1、长沙之辱
这一次经历可谓成就了他,没有这一次的长沙之辱,也不会给他这么大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去建立强大的湘军。这个情节其实让我想到了很多人的内心世界,往往人在面临强大打击和强大的侮辱之后,会有绝地反击和重生的强烈愿望。所以我时常抱怨命运不公的时候,应该感恩所有生活家庭以及经历中给我带来的挫折,正式因为这些挫折和压力,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的决心。这些年经历了很多不平凡,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最感谢的应该是自己强大的内心,从没有放弃过学习和成长。
2、曾国藩的带兵之道
曾国藩和稻盛和夫有相同之处,时常把所有士兵集合在一起,给他们灌输哲学思想,给他们教化儒学思想。他们两个字这方面有异曲同工之法,都是注重下属思想上的觉悟和认识。从一个人内心深处去激发他的斗志和责任感。因为对稻盛先生的敬佩和认同,看到曾国藩这一点的时候,敬意也由心生。领导力看来无论是古代带兵打仗还是现代的经营企业,都有着相同的哲学方法。
3、曾国藩的“大悔大悟”
这一“大悔大悟”悟的是什么?可以说这一次和悔悟改变了他以后的职场生涯。他悟到了自己与人相处的不变通,悟到了自己傲慢盛气凌人,悟到了自己听不进别人的劝言等种种职场大忌。写信让朋友提自己的缺点,才发现自己这么多年以来犯下了很多重大的错误,在家潜心学习道家思想,磨练自己的心性,还一改以前与咸丰皇帝说话的口吻,自己写检讨书,再次回到湘军之后,更是一改以前作风,和地方大大小小官员开始圆融交流亲自拜访,不再傲慢自居。从此在官场上深得人心,处处得人心。对待下属态度也变了很多。这一转变后的曾国藩,在我眼里更像是得道之人。经过深刻反思,变得更加有情商和更加圆融。这一点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不懂情商不懂为人处事之道,自然不得人心,跟不可能领导出好的团队。
4、曾国藩面对背叛
一手提拔起来的湖南老乡,因自己一直不服气和抱怨命运不公,对曾国藩羡慕嫉妒之余,心生恨意。对本来粮餉不充足的湘军,倒打一耙,拒绝供给。曾国藩对此一忍再忍,打掉牙往肚子里吞。没有发起任何攻击。可是竟然在关键时刻,又被此人告发慈禧,太平天国有重要人物漏网逃走,想打击曾国藩。自此两人在慈禧面前展开激励的书信战争,没料想慈禧竟然站在了曾国藩的对立面。曾国藩自此明白他的军事实力已让慈禧担忧,开始进行打压。他在打败太平天国之后,不断裁减湘军,让慈禧安心。这件事结合到现实环境里也是一样的,一个人在公司内部的影响力和威望如果非常大,公司如果不采取正确的使用此人的方法,也许会酿成大祸。
5、曾国藩也是人
这本书里提到曾国藩对带自己弟弟的时候,其实也体现了他也是常人的一面,把自己弟弟分配到即按去哪还能得头等功的位置,面对弟弟生死攸关的时候,也表现出了非对待常人的关注与救助。面对弟弟敛财去帮助家乡的亲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予了纵容。
四、曾国藩培养人才
曾国藩到了晚年,对于人才的培养非常的看重。把天下有才之人聚到一起,办起了类似学院的地方,经常举行考试,针对每个人的特长,逶以重用。
通观曾国藩的一生,用几个词概括:坚持、自律、对自己足够狠、反思、改变、得道、成就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