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件,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了。搜索记忆,还剩下些什么——司机和乘客的争执,然后断送了全车15人的性命,然后,网络上各种浪声涌起——司机要坚守自己的职责,乘客要有自己的底线和素质,安全和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中国人啊,要反省之类的。然后随着打捞和善后工作的结束,生活趋于平静,于是人们的注意力又开始寻找新的“猎物”,周而复始。
我觉得,我们要珍视人的生命和价值。那些逝去的,都是生命,有辜的生命和无辜的生命,这些生命如果能在我们心中留存下来引以为戒,也就不枉此生。
读过一篇凶杀案的报导。德国人一家在别墅区居住,德国人家里晚上进了人——是几个年轻的中国小伙子,本来想偷一些东西卖钱,后来惊动了主人,然后就发生了灭门惨案。他们的朋友们在哀悼的同时,他们认为这种惨痛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教育的缺失。于是,自筹了一个基金会,希望能为教育做出一点贡献,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作为后来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世界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回到重庆的事件,个体的需求真的就能堂而皇之地凌驾于公共需求之上么?当乘客对司机进行辱骂时,就对司机施行了“软暴力”,软暴力就不是暴力么?对于耻感文化的民族而言,辱骂甚至可能会招致灭顶之灾。
鲁迅先生曾经有一篇名文叫作《为了忘却的纪念》,申请缅怀了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去世的五位青年作家。鲁迅一生从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分明的爱憎,对进步青年的各种热爱,现在看来事实上是本着一颗为中华民族保留一颗火种的良苦用心。他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而重庆公交车事件,作为一个“事件”,好像什么都没剩下。就好像公交车沉入江水,人们关注它的去向,水落石出之后,便彻底遗忘。鲁迅先生说,“忘却的救主”即将降临,两周之后,一切都将被遗忘。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我有一个坏毛病,总爱揪着什么不放。同一个人,一类事件,总爱“回到过去”,去区分里面细枝末节的很多异同。不能忘记,就意味着痛苦。
前行本来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吧。
重庆公交事件,与发生于美国的911事件无法相比。但是,我想,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些“忘不掉”的东西。否则,就和鲁迅先生写到的“电影看客”毫无分别。